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622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汴京粱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三 

北宋山水画

《清明上河图》局部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3.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2.单选题(共13题)

4.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你认为后者思考的问题与前者相比,更加突出强调了
A.构建民权政府
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
D.主张自由平等
5.
法国启蒙思想家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批判教会并宣传理性思想
B.更多致力于启迪民众
C.实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D.避免天主教会的迫害
6.
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7.
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C.开始打破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束缚
D.直接推动德意志地区的统一
8.
(题文)卢梭指出:“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该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政府应充当人民的公仆
B.政府权力来自国家主权
C.公共意志即为国家法律
D.按照社会契约成立政府
9.
伊拉斯谟在其代表作《愚人颂》中,对以罗马教廷为代表的宗教权威极尽讽刺之事,劝人们学“愚人”,任性而为,无所顾忌。因此,“愚人”一词成为快乐和幸福的同义词。下列各项与该作品反映主题相同的是
A.《理想国》
B.《十日谈》
C.《论法的精神》
D.《社会契约论》
10.
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瘦石一块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
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
C.抒发风神消散的傲世风骨
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绘
11.
下表是明代小说家作品中部分章节的标题,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书名
章节标题
《喻世明言》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
《喻世明言》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警世通言》第一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醒世恒言》第二卷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西湖二集》第六卷
姚伯子至孝受显荣
 
A.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
B.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
12.
他曾设想了这样一个理想实验,站在一个很高的塔顶上,向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抛射出一块石子,那么……如果塔顶无限高,石子被抛射的速度愈快,它就射得愈远。当抛射速度达到一定的速度,石子就会像月球那样环绕地球运行。该实验得出的理论
A.改变了有关物体运动的观念
B.开创了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
C.正确解释了潮汐的形成原因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3.
(题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详了《地学浅训》;甲午战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卢梭民约论》。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
B.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
C.表明对西方文化认识走向理性
D.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14.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点”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
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
D.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
15.
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吴虞强调:“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力亦散。”由此可见两人的真实目的是
A.否定传统文化
B.遏制复辟逆流
C.传播西方文明
D.追求民主政治
16.
2017年6月1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的封面:中国量子卫星“墨子号”从星空向地面发出两道光,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关于量子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以下评述正确的是
A.量子论继承了经典力学关于时空的认识
B.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最早提出量子假说
C.量子力学的成果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D.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突破后来居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