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618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人团体的兴起是明清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地缘关系组合而成的商帮和以业缘关系组合而成的行会等组织具有很多的经济功能。以行会为例,通过统一规定手工业产品的规格、价格,限制作坊开设的规模和地点,统一工资等手段来限制同行竞争。明清时期的商人组织承担着市场交易中所需的信用与保证功能,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商人组织还经常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市场价格、政府政策等信息并由此获利。一些商人组织规定,会员间及会员与其它商人组织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董事仲裁;如遇重大事情,便召集全体会员来共同评判,给出的处理意见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当时的商人组织在同政府的博弈中通过同盟抵制和抗争等手段,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摘编自杨海滨、杜佳《明清商人组织与市场网络》等
材料二商会是清末新政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工商业社团。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谕令在全国各省各埠设立商会,后来逐渐形成了总会、分会与会所的三级组织体制。据统计,苏州商务总会的首届会员多达40个行帮1056户;天津商务总会1905年入会者有32行581家。商会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商部规定:“如遇需索留难等事,倘有阻碍,该董事尽可直言指报,由商会处送交司务厅严办。”商会的内部构造一般由各业行会和新式企业的代表组成,处于领袖地位并能左右会务活动的主要是新式企业代表。商会开会时“务须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各商如有条陈,尽可各抒议论,稗择善以从,不得稍持成见。”上海商务总会规定,表决时“以可否孰多之敷为准……倘事不便言明者,可用机密投简法。”到1912年,商会覆盖了除内蒙和西藏之外的全国各省区。在抵制美货、挽回利权、国会请愿、兴办教育等活动中,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人团体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商人团体的经济功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商会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京城市总人口,明代中后期约68万人,乾隆末年约74万人,清末约76万人。针对京师人口压力和住房困难的问题,清政府一方面为八旗子弟建房,另一方面迁徙京师旗人于各地。此外,清初至乾隆中,清政府严禁流民占籍京师。对京师无业游民采取逮回原籍的政策。同时,清政府还实行限制解任官员及胥吏寄籍京城的政策。
——摘编自尹钧科等《古代北京城市管理》
材料二从16世纪中叶到1750年,伦敦人口由13万发展到将近7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2%,1801年,伦敦人口为110万,1841年达200万,到19世纪末超过500万。随着大量的农村和小镇人口移居城市,曾是富裕的商人和专业人士居住的市中心,成了最贫困的地区,工人们不分男女老幼地挤在一起。疾病的流行夺去了许多城市人的生命,终于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伯明翰市长张伯伦提出“每一个工人都有自己的家”的口号,1875年到1876年。伯明翰市通过立法向市民征收特别税。大量兴建住房,清除贫民窟,市政府成为大房产主。
——摘编自陆伟芳《19世纪英国城市对工人住宅问题的干预》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和英国政府城市人口管理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单选题(共6题)

3.
汉唐时期,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
A.土地兼并得到认可B.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
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记载,唐朝时,“庶人以白”,明令平民衣着不许染色,只能用麻布本色;(宋)端拱二年(989年)诏令:“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并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服皂、白衣。”这说明唐宋时期
A.强调社会地位差别
B.纺织技术提升较慢
C.市民阶层需求不高
D.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5.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A.火车发明引发了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6.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B.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改变
7.
下面是1867—1879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币单位:千海关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时间
茶叶
生丝
其他
担数
货值
比重
担数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1867—1869年
1427636
32526
56.04%
50273
18250
31.44%
7265
12.52%
1870—1874年
1635512
35153
52.69%
62015
22468
33.67%
9099
13.64%
1875—1879年
1875508
34393
48.22%
73290
22295
31.25%
14644
20.53%
 
A. 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 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场影响
C. 近代化努力的成效显著    D. 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8.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