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小勾栏50余座。其中大的可容数千人。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般杂剧、小说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小勾栏50余座。其中大的可容数千人。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般杂剧、小说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单选题- (共8题)
2.
汉唐时期,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
A.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 B.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3.
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 | 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 |
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 | 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 |
4.
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这样写道:“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该史料说明当时
A.行业分工操作十分规范 | B.制瓷工艺的生动 |
C.景德镇制瓷业的兴盛 | D.制瓷业分工细密 |
5.
王家范教授指出: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有的街道仅一根扁担的宽度,有的宽至三米;有的一河一街,有的一河二街,有的两河交织呈十字街,有的东西南北还有小市;以开设的商铺计,有的仅数十家,有的数百家、近千家。上述材料可以表明江南市镇
A.名不副实,多为草市 |
B.统一规划,特色鲜明 |
C.形态不一,功能不同 |
D.因地制宜,自然生成 |
6.
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0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反映了当时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C.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 |
D.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 |
7.
天圣元汗(1023年),薛田任益州知州后,“废交子不复用,则资易非便,请官为置(交子)务,禁民私造。”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发行纸币的官办机构——“益州交子务”就此诞生。其时官方发行交子是
A.为了加强政府对商业的管理 | B.世界上最早纸币出现的标志 |
C.胶泥活字印刷术进步的结果 | D.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
8.
公元前114年,汉武帝下令实施“告缗”政策,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商人,告发者可以得到没收物品的一半作为奖励。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产”。这反映出
A.汉代普遍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 |
B.商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C.政府缺乏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理念 |
D.打击偷税漏税是政府的主要职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