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616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0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宋朝被赶出中国的北部并在长江以南的杭州重新建都时,中国对外贸易的程度大大提高了。……宋朝比大多数中国其他朝代更倚重商业税收,因而鼓励了港口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当时的主要港口是泉州。宋朝为出口贸易发展起大规模的陶器生产,江西的景德镇因精于烧制陶器的窑炉技术而兴旺起来。”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明太祖立国之初,在东南沿海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倭寇出没海岛中,数侵略苏州、崇明,杀掠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二是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诱导倭寇出没海上”,“焚民居、掠财货”,“北至辽东,南抵浙、东粤”,“无岁不被其害”。明太祖为了巩固国防,“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及其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并简要评价。
2.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理科试题,说明:此题仅为理科生作答)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

材料二:图表所示鸦片战争前后生丝内外销比例的变化
年代
内销
外销
1840年以前
86%
14%
1894年
48%
52%
 

材料三: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农业经营模式是什么?它有怎样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信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调整的具体措施。
3.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瓦特研究蒸汽机一览表
时间
过程及成果
1767年
出于其工厂(索霍工厂)对动力的需求,博尔顿认识了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1769年
瓦特因发明冷凝器而获得他在革新纽科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的第一项专利。期限14年。后延长为39年。
1773年
瓦特为将研发活动继续下去,寻求风险资本投资人的支持。他与博尔顿签订了一份契约:博尔顿为蒸汽机竣工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若蒸汽机研发成功,博尔顿、瓦特两方按2:1的比例分配利润;若研发失败,一切经济后果由博尔顿承担。
1781年—1784年
瓦特因发明带有齿轮和拉杆的机械联动装置、制出一种带有双向装置的新汽缸等又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1785年
瓦特被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90年
他又发明了汽缸示工器,至此瓦特完成了蒸汽机发明的全过程。优厚的专利税使晚年的瓦特成为一个很有钱的名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瓦特研究蒸汽机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产生的重要影响。
4.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文科试题,说明:此题仅为文科生作答)
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

——摘自陈向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

材料二: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79年
26.6
32.1
41.3
1980年
27.2
34.3
38.5
1981年
28.8
36.7
34.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轻重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

2.单选题(共21题)

5.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C.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6.
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南宋以后“(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政治中心的南移
B.大量人口的南迁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自然条件的优越
7.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B.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决定作用
8.
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些农谚
A.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B.没有科学可信性
C.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D.源于农民的无知
9.
唐代李贤在《后汉书·杜诗传》注文说:“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对这种工具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
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
C.水力利用技术开始于汉代
D.农田灌溉技术走向自动化
10.
唐代同类商品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交易,同业店铺的街区叫做行。长安东市见于记载的有肉行、绢行、药行、鱼行、秤行、金银行、烛行等220行,行数之多表明商品种类比以前大为增加。由此可见当时
A.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B.商品销售的专业化
C.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D.城市布局发生巨大变化
11.
《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反映的是(  )
A.官府垄断工商业
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
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
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
12.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化学工业的兴起
C.重工业取得新进展
D.科学推动技术进步
13.
《航海条例》是英国近代早期关于航海贸易的一系列立法。下列关于《航海条例》,说法正确的是
A.颁布于光荣革命之后
B.是自由主义政策的产物
C.与英荷海上争霸相关
D.使英国取得了世界霸权
14.
下图,青铜像的底上还有几行醒目的铭文:“1521年4月21日,拉普拉普成为第一个用武力驱逐欧洲侵略者的菲律宾人。”请问他抵抗的欧洲侵略者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5.
从1500年到1600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这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
B.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C.有利于原始资本积累
D.引发了“价格革命”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国家的一些企业共同出资设立销售公司,实行统一销售,或者由共同组成的集团将所有成员企业的产品都买下,然后统一销售。这一组织形式的出现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大企业控制产品的生产和价格
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工业结构的大幅度变动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7.
学者约翰·希克斯说:“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现代工业与以手工工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的本质区别是
A.榨取工人剩余价值
B.雇佣自由劳动力
C.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D.分工协作的形成
18.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19.
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工业大力着手,却如同泥沼里的战车,一筹莫展。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洋务派
A.得不到统治者的支持
B.未能完全采用西方先进科技
C.强调以政治制度为本
D.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力干涉
20.
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缫丝厂最可能坐落于
A.北京附近
B.成都附近
C.西安附近
D.广州附近
21.
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D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C.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D.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
22.
下列活动能体现李鸿章“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思想的是他创办的
A.安庆内军械所B.轮船招商局
C.江南制造总局D.湖北织布局
23.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下表是截止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钢铁厂
纺织厂
机械厂
食品厂
电器厂
化学厂
文教用品厂
其它
1家
92家
168家
22家
28家
54家
31家
14家
 
A. 内迁企业类型存在不平衡性
B. 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为西南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D. 中国工业基础仍旧非常薄弱
24.
“本报天津22日电,河北抚宁县杜庄炼铁厂二号六点五立方尺小高炉,在16日创造了生产灰生铁7.98万吨的高产记录。”这篇报道应发生在
A.一五计划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25.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材料中“新阶段”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