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
材料一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于经学颖悟有得”。鄂州富商武邦宁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材料三: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宋太宗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3)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但宋代的创新为什么没有把中国带进近代化?
材料一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于经学颖悟有得”。鄂州富商武邦宁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材料三: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宋太宗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3)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但宋代的创新为什么没有把中国带进近代化?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绘画首先是笔墨、线条的艺术,正是笔力、用墨和线条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每个画家不同的风格。其次,中国画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间、时间和事物实际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灵动。最后,中国画是把书法、诗歌、题款、钤印与装裱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艺术。
(1)依据材料一,提取有关中国古代书写材料和文字历史演变的脉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文人画的特点。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辛弃疾的作品有怎样的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绘画首先是笔墨、线条的艺术,正是笔力、用墨和线条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每个画家不同的风格。其次,中国画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间、时间和事物实际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灵动。最后,中国画是把书法、诗歌、题款、钤印与装裱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艺术。
——蒋孔阳《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
材料三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提取有关中国古代书写材料和文字历史演变的脉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文人画的特点。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辛弃疾的作品有怎样的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
2.单选题- (共10题)
3.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
4.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
5.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
6.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
B.活字印刷术 |
C.指南针 |
D.火药与火器 |
7.
宋代产生了中国山水画,画家从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相关最密切的是
A.理学思想的兴起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市民阶层的兴起 |
D.政治上重文轻武 |
8.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为什么在公元前l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据此可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实用技术发达 | B.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 |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
11.
当代学者金开诚先生认为:“通过书法艺术,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种种精神和实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作品兼有“肥痩相合,骨力相称”、“自然”、“意境”、“风骨”等特点,这主要反映出
A.儒释道三教互相影响的趋势 |
B.动荡时期文人们追求精神寄托 |
C.书法成为修身养性的工具 |
D.魏晋士人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 |
12.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 |
B.《老残游记》 |
C.《聊斋志异》 |
D.《离骚》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