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二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600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科学使人认识宇宙的真理,推倒上帝的偶像,摆脱一切愚昧与迷信而获得自由,用人的智慧重新认识与创造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开启人的思维悟性,以现代理性战胜迷信的思想革命运动,在实质上是对理性与自由的呼唤。
欧洲启蒙运动为摧毁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思想,对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又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革命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
——摘编自孙希国、刘玉建《中国早期启蒙思想说略》、弗里德尔·希尔《欧洲思想史》
根据材料反映的欧洲启蒙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请提炼一个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联系材料,紧扣题意,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人出身的宋太祖对文化的重视超过其他所有的开国皇帝。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另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除了官办学校之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其中以书院的兴盛最为引人注目。当时学术空气相当自由,学术环境也是非常宽松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是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引人注目的成就。
——据《重新认识宋代历史》《宋朝历史》整理
材料二 中外重大发明所占比重的发展趋势图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年后西方重大发明所占比重超过中国的原因。
(2)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2.单选题(共23题)

3.
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商”的传统,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B.科举制度业已衰落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D.晋商经营理念先进
4.
某学者指出,明代学术界发生了朱学让位于陆学的大转变,以“拯救人心”为目的,竭力宣传理性、精神作用的陆王心学,如同一剂强心针,使明朝统治的机体得以复苏,让士子耳目一新,所谓“一时心目俱醒,恍若拨云雾而见白日”。这主要是因为陆王心学
A.反对儒家思想对人性的束缚
B.否定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C.适应了世俗文化发展的需要
D.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
5.
古希腊建筑有三种基本建筑风格(如下图),分别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的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胴体的窈窕之美。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但是神庙没有多少宗教意味。这些建筑风格体现出古希腊
A.宗教已失去社会影响力
B.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女性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D.人文主义精神底蕴深厚
6.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古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来说,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A.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B.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C.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D.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7.
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B.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C.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8.
法国第一个创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在她的沙龙里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流言蜚语。18世纪后,文学沙龙话题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文学沙龙”在当时的客观作用是
A.开启了文艺复兴运动
B.表达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C.推动了文学艺术繁荣
D.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9.
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明显超越了文艺复兴运动。其“超越”主要表现在
A.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
B.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
C.倡导追求现世的成功
D.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
10.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A.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B.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C.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D.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11.
下图漫画中央是一架天平,天平右端重重地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教士,天平左端站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高高抬起,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该漫画全面否定基督教
B.该漫画否定教皇的权威和教会的作用
C.该漫画宣扬《圣经》精神
D.说明新教的力量已远远大于天主教
12.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错误的的是
A.普罗塔哥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莎士比亚——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卢梭——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13.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很多描写都家喻户晓,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但是,这与《三国志》中的诸葛亮形象却有明显不同,甚至像草船借箭等也并非诸葛亮所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立场和价值观会影响历史的叙述倾向
B.文学作品对历史的叙述不可信
C.文学作品和正史都无法获取历史真相
D.时间久远导致对历史认识不清
14.
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A.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B.书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C.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D.魏晋时期的书法成就以“写经体”价值最高
15.
如果没有牛顿力学和那时其他科学家创立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发生18世纪的产业革命;如果没有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电气化时代在19世纪就不可能出现;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质能关系式和薛定谔的波动方程,那么,电子和原子时代的到来就不可能在20世纪变为现实。这表明
A.科技发展具有阶段性且永无止境
B.科技发展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
C.科学理论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D.没有科技发展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16.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B.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C.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D.大都与中国国情相符
17.
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
A.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B.支持打倒“孔家店”的提法
C.主张重建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
D.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18.
下表是据《中国近代史》所整理的不同时期翻译外国著作的分类情况,据此能够得出的认识是
A.传统“夷夏之辨”观念被破除
B.日本超越英美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
D.国人已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潮流
19.
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锁国政策对思想的影响
B.落后的制度带来思想的闭塞
C.作者提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
D.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20.
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能道之”;同时期的谭嗣同也认为“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至,按之《周礼》,往往而合”。据此可知,梁、谭二人
A.意在以复古手段谋求社会变革
B.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
C.借肯定传统文化向顽固派妥协
D.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21.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中国,胡适是实用主义的主将,他不遗余力地提倡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一点一滴’进化式改善中国。李大钊与他之后不久的陈独秀,则主张效仿苏俄的形式,进行直接和彻底的政治社会转型”。二者的争论
A.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B.使中国社会完成了社会转型
C.消除了救亡方式上的分歧
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条件
22.
有学者指出,就文化层面看,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表达的是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相似的愿望。这种愿望
A.以西方文化全面改造中华文化
B.迟滞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步伐
C.突破“夷夏之防”,有利于变革
D.扭转了晚清政权的统治危机
23.
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D.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24.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倡导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B.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
C.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D.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25.
学校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独立运动、雨果的小说艺术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舒伯特之夜”。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A.启蒙运动的学术成果
B.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
C.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D.现代主义的艺术流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