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测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990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家庭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男耕女织,构成相互提携力最顽强的小圈子,家庭成员间在生产劳动中彼此毫不攀比,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戮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力更生个体小家庭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个体小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作用不可低估。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彼此亲合度达到最高点,父、家长权、夫权降到最低点,因而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形态。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材料一中的“陋俗”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消灭这一“陋俗”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秦国个体小家庭“定型化”的主要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改革的实质。

2.单选题(共14题)

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水利建设出现了一次高潮,同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水利技术的进步
C.政治局面的稳定
D.耕作技术的进步
3.
战国末年,秦在关中开渠以沟通泾、洛二水,渠长150多公里,灌溉关中平原。渠两岸的“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变成“收皆亩一锤”。该渠是指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坎儿井
4.
明朝中叶的福建漳州,佃户向地主租田时只要交纳若干押金即“佃头银”,便可获得长期佃种地主土地的权利。该现象说明当地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B.雇佣剥削关系的出现
C.农村土地产权归属于佃户
D.土地兼并问题的缓和
5.
宋代的户籍有主、客户之分,主户或称税户,“税户者有常产之人也,客户则无产而侨寓者也”。主客户在户籍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当地的发展程度,主户所占比例较大的农村地区通常
A.交通较为发达
B.经济较为发达
C.土地兼并较弱
D.人口较为稀少
6.
“它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宝……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的“它”是指
A.郑国渠
B.井渠
C.都江堰
D.灵渠
7.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A.炭化谷粒
B.稻粒遗存
C.贮粮客穴
D.猪骨骨骸
8.
南宋时期,南方麦类作物进一步发展,不但“有山皆种麦”,而且部分水田也实行稻麦轮作一年两熟。这反映了当时
A.政局变化影响农作物分布
B.对外贸易推动小麦种植
C.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
D.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9.
“籍田”为古代吉礼的一种。即由天了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各代多行之,即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反(返);按品秋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最后,天子、王公贵族、大瓦依次分享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籍田仪式才结束。据此判断“籍田”之礼
A.形成于西周时期
B.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
C.体现统治者重农抑商
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10.
元代王祯《农书》中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
A.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
B.只适合南方水田
C.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
D.变革了耕作方式
11.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水利工程的兴建
D.国家统一的安定环境
12.
《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B.“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C.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
13.
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①有利于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②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③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经营形式和生产方式
④封建政权统治的经济基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14.
史载:文帝、景帝时,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文帝、景帝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B.文帝、景帝不禁止土地兼并
C.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D.天灾人祸,又不善经营者被兼并
15.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
①人烟稀少
②耕作技术落后
③商品交换不发达
④贫富分化的程度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3.选择题(共2题)

16.为了防 止中考考试作弊,监考人员利用手持式金属探测器对考生进行检查(如图所示),当靠近金属物体时,在金属导体中就会产生涡电流(感应电流),探测器发出警报.以下选项中也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 是(    )

17.为了防 止中考考试作弊,监考人员利用手持式金属探测器对考生进行检查(如图所示),当靠近金属物体时,在金属导体中就会产生涡电流(感应电流),探测器发出警报.以下选项中也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 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