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97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街道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材料三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产生了什么影响?
(4)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
2.
(13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陈启源感到要使中国生丝在国际上有立足之地并能在竞争中取胜,非兴办机器缫丝厂,用机器缫丝不可……陈启源特别注意改进和健全蒸汽方面的机器,不断更新工厂设备。新法所缫之丝,粗细均匀,色泽洁净,弹性也较大,因而销路通畅,价格大增,比土丝高出三分之一……1881年南海知县派兵把各处缫丝机器一一查封。 ——《抵抗与吸收》
材料二 国民政府于1946年1月成立中国蚕丝公司(简称中蚕公司)……当时的《文汇报》揭露:“查此次中蚕规定春鲜茧价格,每担仅10万元,而实际收价,且有低于7万元者,但蚕农成本,以种价每张要1万以上,再加桑叶人工,每担成本至少要15万元。乡农呼怨无门,或忍痛斩售,或忍痛砍桑。
——《上海丝绸志》
材料三 从上海解放这一天起,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了军代表及其工作组接管了中国蚕丝公司。……1955年丝绸全行业被中共上海市委批准为公私合营。从1950年至1957年下半年出口的丝绸创汇可换取的物资相当于可建无缝钢管厂47座,5万锭纱厂109座,钢材600万吨。   ——《上海丝绸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启源创办的第一家缫丝厂的名称及条件。(3分)
(2)据材料二,判断“中蚕公司”的性质。(2分)分析此公司经营模式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2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上海解放后丝绸企业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影响中国丝织业发展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2.单选题(共3题)

3.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4.
《国语·晋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说明
A.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C.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D.西周时期工商业由官府经营
5.
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
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
产品名称
占国统区%
产品名称
占国统区%
钢铁
98
硫酸
80

78
纺锭
60

80
机制糖
90
出口植物油
70
机制纸
50
 

――资料来源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第1446页

A.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B.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
C.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
D.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3.选择题(共3题)

6.对于函数y=f(x),若存在定义域D内某个区间[a,b],使得y=f(x)在[a,b]上的值域也是[a,b],则称函数y=f(x)在定义域D上封闭,如果函数f(x)= {#mathml#}kx1+x2{#/mathml#} (k≠0)在R上封闭,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blank#}1{#/blank#}.
7.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8.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