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材料一: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经济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国家主要的支撑。它曾孕育了汉唐盛世,保障了华夏文明的世代传承。
(1)分析说明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1951至1952年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借以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巩固新生政权,发展生产力。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次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从1953年到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1958年在大跃进的影响下,农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公有化规模空前扩大。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浪潮汹涌,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责任制取代了人民公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5)生产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6)综合以上事实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1)分析说明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1951至1952年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借以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巩固新生政权,发展生产力。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次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从1953年到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1958年在大跃进的影响下,农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公有化规模空前扩大。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浪潮汹涌,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责任制取代了人民公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5)生产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6)综合以上事实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2.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
——(英)E.里奇《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四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指中国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送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
——(法)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这段时间英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对当时西欧和中国的经济分别产生哪些影响。
(4)综上分析,试从政府政策角度,指出18世纪后中英两国经济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
——(英)E.里奇《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四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指中国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送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
——(法)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这段时间英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对当时西欧和中国的经济分别产生哪些影响。
(4)综上分析,试从政府政策角度,指出18世纪后中英两国经济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24题)
8.
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 |
B.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
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 |
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
9.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
B.城市日益喧嚣拥挤 |
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
D.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
11.
新航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世界”由此产生并赋予了新的意义。关于新航路开辟背景的叙述有误的是
A.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根本上催生了新航路 |
B.生产力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可能 |
C.新航路开辟之前世界各地互不联系 |
D.传播基督教是冒险家们的精神护身符 |
15.
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
22.
(史料实证——晚清民族工业的兴起)1878年12月14日《申报》记载: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此材料可印证
A.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 |
B.近代民族企业的兴起 |
C.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 |
D.中国传统经济的强盛 |
25.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一次关键性的讲话,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南方谈话
A.使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
B.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 |
C.彻底结束“左”倾思想的束缚 |
D.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