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97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材料一: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经济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国家主要的支撑。它曾孕育了汉唐盛世,保障了华夏文明的世代传承。
(1)分析说明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1951至1952年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借以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巩固新生政权,发展生产力。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次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从1953年到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1958年在大跃进的影响下,农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公有化规模空前扩大。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材料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浪潮汹涌,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责任制取代了人民公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5)生产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6)综合以上事实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2.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
——(英)E.里奇《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四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指中国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送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
——(法)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这段时间英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对当时西欧和中国的经济分别产生哪些影响。
(4)综上分析,试从政府政策角度,指出18世纪后中英两国经济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24题)

3.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B.制瓷
C.耕种D.冶铁
4.
“砍伐森林,清除地上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挖坑下种。”这种耕作方式属于
A.铁犁牛耕
B.刀耕火种
C.精耕细作
D.现代农业
5.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涝则杜塞水门,使川西之人不知饥馑。诸葛亮曾征丁千余看护”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六辅渠
6.
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抑商”其目的是
A.发展农业稳定天下
B.限制商业减少流通
C.压制商人反对囤积
D.防止官商勾结
7.
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涌现反映了哪一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
A.汉代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8.
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
B.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
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9.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A.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B.城市日益喧嚣拥挤
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D.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10.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
C.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
D.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
11.
新航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世界”由此产生并赋予了新的意义。关于新航路开辟背景的叙述有误的是
A.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根本上催生了新航路
B.生产力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可能
C.新航路开辟之前世界各地互不联系
D.传播基督教是冒险家们的精神护身符
12.
关于麦哲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接受了葡萄牙王室经济支助
B.缺乏航海经验
C.证明了地圆学说
D.最早到达印度
13.
早期殖民掠夺中英国能够后来居上建立日不落帝国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最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实行重商主义
D.建立了强大的海军
14.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大企业时代到来。以下对大企业时代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取消现存的工厂制度B.适应了生产发展规律
C.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D.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15.
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16.
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家庭观念的淡化
B.手工工场的发展
C.工厂制度的确立
D.垄断组织的出现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俏商品并进行投资,这说明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18.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冲击
B.民族危机加深
C.外资企业的涌入
D.洋务企业的引导
19.
近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
A.大机器生产
B.商品经济
C.规模宏大
D.经济效益高
20.
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叙述中有误的说法是
A.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代表中国近代化的命运
C.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D.主要集中在沿海
21.
民国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对民间设厂政策放宽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辛亥革命的促进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22.
(史料实证——晚清民族工业的兴起)1878年12月14日《申报》记载: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此材料可印证
A.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
B.近代民族企业的兴起
C.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
D.中国传统经济的强盛
23.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是因为实现了两大转折,这两大转折指党的
A.指导思想与工作重心
B.思想路线与工作方针
C.组织路线与工作重心
D.理论基础与思想路线
24.
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伟目标是在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七”大
25.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一次关键性的讲话,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南方谈话
A.使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B.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
C.彻底结束“左”倾思想的束缚
D.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26.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其中“三个是否有利于”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消灭剥削制度
B.实现共同富裕
C.发展生产力
D.实行计划经济

3.选择题(共1题)

27.

已知抛物线 y=k(x+1)(x3k)x 轴交于点A、B,与 y 轴交于点C,则能使△ABC为等腰三角形抛物线的条数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