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材料 公元前310年左右,赵国武灵王感叹:“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他提出建立新式骑兵并无太多异议,争论集中在胡服上。赵武灵王多次劝导反对派,“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故礼月艮莫同,其便一也。”汉代刘向说:战国有骑,无骑射,骑射,胡兵也,赵武灵王用之。”王国维考证胡服之入中国始于武灵王,胡服衣着方便,后经北魏、唐略加改动,成为正式的官服。武灵王的改革经过长期蓄势,逐个做好关键人物的工作,最后看准时机,取得良好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武灵王改革的影响。
——摘编自孙开泰《试论赵武灵王的改革思想及其相关问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武灵王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武灵王改革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3题)
2.
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土地分配形式。这一制度的推行
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B.强化了君主集权统治 |
C.巩固了土地国有制度 |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3.
东汉文物《侍廷里父老倬买田约束石券》记载了东汉某乡里百姓为解决负责集体事务的“里父老”所需经费,共同出钱买田82亩,以里官为首成立“僤”,并规定田的所有权归“僤”,使用权归“里父老”。这反映了当时
A.世家大族控制乡里基层政权 |
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普遍分离 |
C.百姓受统治阶层的层层盘剥 |
D.民众支持地方公共秩序的构建 |
4.
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其强调的主旨是
A.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
B.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
C.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 |
D.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
5.
下表是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的统计数据(单位:斤),这一数据说明中国古代农业显现出
时期 | 战国 | 西汉初 | 汉武帝时 | 1938年 | 1949年 |
亩产量 | 79.41 | 93.68 | 117.11 | 115 | 130 |
A.脆弱性 |
B.渐进性 |
C.落后性 |
D.封闭性 |
6.
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2%,关税为1%。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
B.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
C.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
D.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 |
7.
张传玺主编的《简明中国古代史》中提到:“春秋时期,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原则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新的原则是“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这说明春秋时期
A.西周以来的土地国有制全面崩溃 | B.出现了土地私有和卿大夫专权 |
C.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 D.土地由周王控制变为诸侯控制 |
8.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
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 |
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 |
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
9.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
A.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 |
B.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
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
10.
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
B.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
C.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
D.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
11.
《现代世界史:从文艺复兴到美伊战争》一书中写道:“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或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旧的天堂被打破了,人不再是造物的中心,”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牛顿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正式形成 |
B.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促进理性化思维的发展 |
C.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文主义背道而驰 |
D.思想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相辅相成 |
12.
下图为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竹简局部图。这批简牍写于秦统一前后,内容多为当时施行的法律,书体主要为秦隶。该简牍说明当时


A.政局动荡影响文字统一 |
B.文字书写出现简化趋势 |
C.隶书成为法定通用书体 |
D.法律文书使用独立书体 |
13.
受意识形态影响,从秦汉到明清的古代农民战争问题曾是近现代史学研究热点,其主要目的是为历史上的造反者翻案,论证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这种历史探讨有利于
A.树立最为客观的历史认识 |
B.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 |
C.洞悉古代社会的历史真相 |
D.发掘整理下层民众史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