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A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94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读下图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几种经济形式?
(2)说说图一所示的经济形式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
2.
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材料一: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绽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绽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二:(中国)实业……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凡隶属本部(指农林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至于铁矿需本(资本)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瞻贫民之生活。
现在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今日,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农林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

——《实业之梦——张謇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张謇的救国主张是什么?张謇的救国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实现?为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材料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知,在农村地区我国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材料二可知1979年,随着“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这第一批“崛起”的“座座城”具体指哪些城市?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会议,并且在这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这次会议及目标分别是什么?

2.单选题(共9题)

4.
明初晋商凭借明朝统治者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清季以来又因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这说明晋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诚信经营,以义制利
B.政府重视商业
C.为封建政府服务
D.商品经济繁荣
5.
下面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质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
A.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
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
C.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
D.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
6.
下边是我国古代某一生产工具的插图,有关该图工具的正确是
A.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用于农业灌溉
C.促进汉代粮食产量增加
D.被称为“水排”
7.
下表反映了1912—1921年我国民族工业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轻工业发展较慢
B.地区分布失衡
C.重工业发展较快
D.工业结构比例失调
8.
1914年12月5日,北洋政府农商部强调“欧战”期间“通商惠工,在此一举”“机不可失,稍纵即逝”。其实,当时举国上下尤其是身处商战第一线的工商业者,都充满了这种抓住机遇的紧迫意识。这表明当时政府
A.践行奖励实业法令
B.督促良机大发战争财
C.秉承实业救国理念
D.号召与欧美列强商战
9.
“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关于这一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认识到西方制度的优越性
C.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10.
“它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的走向……“是国内有识之土在新时期将来未来之际谋划的意识形态‘兵变’。”“它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讲了大家想讲的话。”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南方谈话
D.中共十四大
11.
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
A.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B.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C.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2.
下图为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图。该材料反映了
A.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
B.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
C.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