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人口增多,消费、生产均随之增加,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对地区性的特产需求的增加,导致这些特产产量上升,这些产品的地区性分工加强,又会导致区域间贸易的兴盛。
晋帮之兴,当远溯明代,明廷为了供应九边军粮.以盐引(贩盐许可证)为报酬,招募商户运粮到边塞,供应军队。晋商在长城下租田耕种粮食,就地缴纳军粮,省了运费,赚了盐引的厚利。晋商以此为资本,发展起来。

图晋商主要经商路线
(1)结合以上图文材料和所学析晋商兴起的原因。
晋帮之兴,当远溯明代,明廷为了供应九边军粮.以盐引(贩盐许可证)为报酬,招募商户运粮到边塞,供应军队。晋商在长城下租田耕种粮食,就地缴纳军粮,省了运费,赚了盐引的厚利。晋商以此为资本,发展起来。
——许倬云《万古江河》

图晋商主要经商路线
(1)结合以上图文材料和所学析晋商兴起的原因。
2.
读下图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官奴婢)。……
(2)说说图一所示的经济形式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
材料一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几种经济形式?(2)说说图一所示的经济形式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
2.单选题- (共10题)
3.
下面是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两汉时期铁质犁具、起土农具范出土情况(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史实是,两汉时期


A.已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 |
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确立 |
C.南方农业经济较为落后 |
D.冶铁业以农具生产为主 |
5.
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
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C.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
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 |
9.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
A.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 |
B.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 |
C.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 |
D.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 |
11.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由此可见
A.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
B.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 |
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 |
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