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587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9

1.单选题(共7题)

1.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徽州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超过其他地区
B.徽州地区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提高了地价
D.徽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理念
2.
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A.精耕细作的重要
B.粮食产量的稳定
C.生产技术的成熟
D.生产效率的低下
3.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
A. 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 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
C. 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 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
4.
在唐中期有了用硝石、硫磺、木炭制成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战国时已有司南,后来人们用磁针制成了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在印刷术方面,毕昇在唐代雕版印刷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上述材料突出说明宋代科技
A.是对传统的继承创新
B.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D.开始形成理论体系
5.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6.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到:“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
A.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B.具有明显的独创性
C.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
D.卓越非凡,鹤立鸡群
7.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有这样一批文人,由于唐宋以来的科举中止,仕进路途堵塞,……“适杂剧之新体出”,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舒其拂郁感慨之怀妒,表达他们在那个历史时代的悲愤、苦闷与抗争,……“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材料说明了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D.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