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85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1/6/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户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请回答:
(1)“小户”和“大户”各指什么?(4分)
(2)大户和小户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2分)
(3)这反映了什么地区,何种性质的经济关系?(3分)
(4)这种生产关系后来的发展势头如何?(2分)导致它这样发展的原因是什么?(6分)

2.单选题(共15题)

2.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3.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4.
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谓之天府”,这是因为
A.都江堰的修建
B.郑国渠的开凿
C.坎儿井的修建
D.白渠的修建
5.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的发明是
A.耦犁B.曲辕犁C.翻车D.筒车
6.
明清之际,在封建经济的内部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其原因包括
①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深刻存在
③明清曾经长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④西方资本主义大规模入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唐朝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所反映的实质是
A.杜绝在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设市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惟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8.
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9.
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
A.将公田化为私田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C.土地兼并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
10.
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自然经济的产物  ②曾在封建社会的早期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③最终阻碍着中国近代技术和生产力的形成 ④是完全消极反动的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11.
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
A.商品种类的增加
B.资本主义的发展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贸易范围的扩大
12.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
C.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13.
马铃薯、番茄是美洲的土特产,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一位航海家有关,他是
A.麦哲伦
B.迪亚士
C.哥伦布
D.达•伽马
14.
“初犹缓缓,数秒后即如奔马不可遏,车外屋舍、树木、山冈、阡陌皆疾驰而过,不可逼视。”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写下了他1866年赴欧洲考察第一次乘坐某交通工具时的感受。该交通工具最有可能是…()
A.汽车B.电车
C.火车D.马车
15.
以生产方式来划分,人类文明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阶段。其中空格处应是:―→―→―→―→……
A.铁器文明
B.工业文明
C.电气文明
D.蒸汽文明
16.
“……(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关于文中的“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B.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冲击
C.创办的企业都是资本主义性质D.中国的国防观念发生了变化

3.选择题(共5题)

17.

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l6周年,某中学准备举行香港知识竞赛活动,下面关于香港叙述正确的是(   )


18.

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l6周年,某中学准备举行香港知识竞赛活动,下面关于香港叙述正确的是(   )


19.

下列选项是我们应该具有的特长是(    )

A 我会掏鸟窝            B 我会弹钢琴           C 我不爱劳动                  

20.“化学服务生活”.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21.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做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种现象的经济根源在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