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服官”和“东西织室”属于哪种手工业经营方式?这种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何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衣食足而知礼仪》
材料二 方今其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
材料三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材料一反映了手工业的哪种经营方式?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服官”和“东西织室”属于哪种手工业经营方式?这种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何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2.单选题- (共6题)
3.
一首流传至今的松江民谣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黄道婆的赞颂和铭记:黄婆婆,踱婆婆,教我炒,教我布,二只简子,两匹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松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纺织技术先进地区 |
B.黄道婆为松江地区带来当时先进的纺织技术 |
C.黄道婆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纺纱机和织布机 |
D.黄道婆发明的先进纺织技术厲于丝织技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