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4)“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2.
古代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今天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惠及所经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之路、和平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的特点,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相对于材料二,材料三中的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
材料二
——人教版教材插图
材料三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马世力《世界史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的特点,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相对于材料二,材料三中的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3.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他的父亲荣德生,伯父荣宗敬,也是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荣氏家族企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1902年在无锡创办保兴面粉厂,1912年后又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其中面粉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又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 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
材料四 1979年的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不久,他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以判断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家投资的主要行业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分析解放前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一变化中,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实行的政策有何创新?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1902年在无锡创办保兴面粉厂,1912年后又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其中面粉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又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 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
材料四 1979年的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不久,他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以判断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家投资的主要行业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分析解放前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一变化中,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实行的政策有何创新?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21题)
4.
18世纪初一位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参观了一个赶制皇家订货的瓷窑,他看到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并要牵涉70人之多。对这种手工业生产形式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
B.技术水平始终最高 |
C.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
D.规模经营分工细致 |
5.
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曾一度呈现出“八方来贡,万国来朝”的朝贡局面。以下对朝贡贸易的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A.处于官府的控制之下 |
B.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
C.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
D.目的是宣扬国威 |
6.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
A.土地国有制 |
B.重农抑商政策 |
C.盐铁专卖政策 |
D.土地私有制 |
9.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变化一览表 单位:市斤/市亩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量变化一览表 单位:市斤/市亩
朝代 | 先秦 | 两汉 | 魏晋 | 隋唐 | 宋 | 元 | 明清 |
全国粮食亩产 | 87.84 | 96.48 | 94.92 | 90.84 | 83.28 | 115.68 | 156.24 |
南方(稻区) | | 64.32 | 94.92 | 136.32 | 166.44 | 231.24 | 312.48 |
——资料来源:余也非《中闰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
A.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南稻北粟”格局 |
B.魏晋时期农业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
C.唐宋时期国家分裂导致农业经济衰退 |
D.明清时期北方农业税赋高于南方 |
10.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实行闭关政策 |
B.开放海禁政策 |
C.发展福建海洋渔业 |
D.采取抗倭安民政策 |
11.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
12.
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文萌芽 |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
13.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 |
B.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竞争失利 |
C.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其造成冲击 |
D.受英国殖民霸权的挑战 |
15.
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亊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这表明英国
A.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
B.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
C.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 |
D.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 |
16.
有人说“工业革命本质上是人类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B.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
D.钢铁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
17.
《新全球史》:“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了经济转型 |
B.造成了阶级分化 |
C.加速城市化进程 |
D.激化了社会矛盾 |
18.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明朝在江南的纺织行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 近代工业诞生了 |
B | 1895年以后的4年中,全国新开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工厂超过之前20年的总数 | 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
C | 张謇的大生企业,将大量收益投入地方教育、自治、慈善及社会公益事业 | 资本家有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
D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集中国家经济力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 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A.A |
B.B |
C.C |
D.D |
19.
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洋务企业产生 |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
20.
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主要是因为
A.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
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
D.康有为维新派宣传推动 |
21.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
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
23.
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
B.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
24.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发明水力织布机 |
B.改良了蒸汽机 |
C.研制成了发电机 |
D.发明了内燃机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