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1992年,正值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年之际,美国明尼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审判。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进行了3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年前犯下了谋杀罪、剥削奴隶、专制、灭绝种族的屠杀、给未成年者定罪、强奸及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有鉴于此,哥伦布被判处350年徒刑。
依据所学知识,阐明一下这一判决的依据。我们以什么样的正确态度来看待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依据所学知识,阐明一下这一判决的依据。我们以什么样的正确态度来看待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济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三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作出。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后,科学家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三反映了工业发展与科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发?
材料一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济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三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作出。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后,科学家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三反映了工业发展与科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发?
2.单选题- (共24题)
4.
明清时期,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由此可见周村丝织业生产的特点是
A.丝绸生产技艺高超且物美价廉 |
B.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日益严格 |
C.专业手工业作坊生产分工细致 |
D.种植业发展推动纺织业的进步 |
5.
商周时代,土地为国家公有,,由贵族组织人力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A.都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范畴 |
B.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
C.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D.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
6.
黄道婆之前,闽广棉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优良棉种的引人种植 |
B.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
C.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 |
D.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 |
9.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
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
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
10.
西汉时确立了市籍制,即对商人进行专门的户籍管理,而且规定一旦入市籍就不得为官。这个制度实质上反映了
A.古代的商人不是自由民 |
B.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
C.古代政府重视户籍管理 |
D.统治者限制商业发展 |
11.
“洋货十三行作为清代官设的对外贸易特许商,要代海关征收进出口洋船各项税饷,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这是清代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这表明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A.它是官方特许的对外贸易机构 | 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
C.当时中国民间贸易的不断发展 |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被逐渐打破 |
12.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现象突出反映了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
B.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 |
C.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技高一筹 |
14.
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变化趋势反映
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 |
B.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
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
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
15.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①“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②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这是清政府“重本抑末”政策的结果
①“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②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这是清政府“重本抑末”政策的结果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6.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段话的实质是
A.英国殖民者为自己的军事侵略行为寻找借口 |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C.深刻揭示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 |
D.各国都能接受的交易行为 |
17.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1475 | 1521 | 1555 | 1558 | 1559 | 1595 | 1597 |
价格指数 | 100 | 167 | 270 | 370 | 400 | 515 | 685 |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
1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19.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20.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A.火车发明引发了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 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
21.
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
B.资本输出 |
C.工业革命 |
D.文化传播 |
22.
美国在1893年之后出现了长达l0年的大规模企业兼并浪潮。仅1898年就有1208家公司被吞并,股票交易所市场的形成,使的工业股票可以上市交易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1900年美国制造业中雇佣人数在500—1000人之间的工厂有1063家,6000—8000人的工厂ll家。“企业兼并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
C.股票交易市场的建立 |
D.跨国公司的建立 |
23.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记载,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它说明了
时间 | 法律名称 |
1843年 | 《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
1855年 | 《有害物质去除法》 |
1876年 | 《河流防污法》 |
1926年 | 《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
1956年 | 《大气清洁法》 |
1963年 | 《水资源法》 |
1973年 | 《水法》 |
1974年 | 《污染控制法》 |
A.英国工业化导致疾病流行,危害健康 |
B.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
C.英国城市化加剧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 |
D.英国改善全球环境方面率先承担主要责任 |
25.
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 B.第一次工业革命 | C.第二次工业革命 | D.第三次工业革命 |
26.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
27.
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常、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
B.工业革命后出现 |
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
D.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
3.选择题- (共4题)
29.
身边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家用冰箱工作所用的是{#blank#}1{#/blank#}(交流/直流)电源;压缩机与冷藏室照明灯之间的连接方式是{#blank#}2{#/blank#}(串/并)联,理由是{#blank#}3{#/blank#};用较小的力就能把冰箱门关紧,其原因是{#blank#}4{#/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