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材料二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其最大特征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经营的变化?
(4)材料四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三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
材料四 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中外历史知识述要》(中州古籍出版社)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诗中描述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任答两点特点)(2)材料二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其最大特征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经营的变化?
(4)材料四表明,明清时期实行什么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材料四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开辟新航路的可能性条件?
(3)根据材料三,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
(4)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有何影响?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材料四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开辟新航路的可能性条件?
(3)根据材料三,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
(4)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有何影响?
2.单选题- (共40题)
3.
图为邮票《中国陶瓷﹣钧窑瓷器》(部分)。钧瓷属北方青瓷系统,产于河南禹县神垕镇,因纪念夏禹大会诸侯的古钧台而得名。由于钧瓷的高超艺术造诣,北宋徽宗年间,指定它为御用品。由此可知,钧窑属于


A.官营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民间手工业 |
D.工场手工业 |
4.
《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 |
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 |
C.承认了土地私有 |
D.井田制遭到破坏 |
6.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
②不承担国家赋税
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
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
②不承担国家赋税
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
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7.
据记载,明万历年间,原本不易贩运的“蛙、蟹、鳗、虾、螺、蚌之属”在北京城大量出现,一些珍稀水产如“蛤蜊、银鱼、蛏蚶、黄甲”也“累累满市”,人称“腥风满市應矣”。这反映出当时
A.北京人居环境急剧恶化 |
B.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发达 |
C.北方商业经济得到恢复 |
D.新兴商品市场开始兴起 |
11.
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这反映了
A.铁犁牛耕的产生 |
B.政治制度的变革 |
C.自然经济的发展 |
D.土地制度的变化 |
12.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
13.
吴钩在《宋:现代的拂晓时辰》中写道,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商业时空限制被打破 |
B.政府监管较严格 |
C.城市兴起并逐渐繁荣 |
D.金融服务业完备 |
17.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
19.
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已经衰落 |
B.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
C.民营手工业开始发展 |
D.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 |
21.
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A.官营手工业 |
B.私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资本主义萌芽 |
23.
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农村市场获得发展 |
B.海上贸易居于主导 |
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 |
D.区间贩运异常繁荣 |
2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C. 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 均田制从北魏至唐代前期实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C. 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 均田制从北魏至唐代前期实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25.
“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反映的历史情景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可耻的鸦片贸易 |
C.对印第安人实行大规模屠杀 |
D.罪恶的奴隶贸易 |
26.
《全球通史》记载:“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材料中的“它”指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
B.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
C.富尔敦制成的汽船 |
D.本茨创造的三轮车 |
27.
1853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人……让人觉得太阳己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
A.城市拥堵人口膨胀 |
B.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 |
C.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 |
D.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
29.
成立于1903年的福特汽车公司在1913年便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新航路的开辟 |
B.蒸汽机的发明 |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 |
D.“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
30.
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但《马可·波罗游记》对新航路的开辟却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表现在
A.介绍世界地理知识 |
B.介绍航海技术 |
C.提出了地圆学说 |
D.增强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 |
31.
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嘉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嘉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 |
B.最早到达非洲最南端 |
C.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
D.开通了亚洲与非洲的海上航路 |
32.
19世纪最后30年,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其资本积聚之神速、工业发展之迅猛,最先完成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成为“资产阶级文明的榜样和理想”,这主要得益于
A.早期的殖民掠夺 |
B.蒸汽动力的普及 |
C.工厂制度的出现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33.
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其做法反映了
A.手工工场的消失 |
B.工厂制度的出现 |
C.垄断组织的发展 |
D.跨国公司的衰落 |
34.
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平台,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其展品应该是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
B.蒸汽锤、铁路设备 |
C.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
D.电话机、水利纺纱机 |
36.
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
B.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
C.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
D.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
37.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阿姆斯特丹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
B.一系列新兴国家的建立 |
C.欧洲人聚居在一起 |
D.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
38.
1992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500周年纪念活动,但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与该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
B.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
C.麦哲伦环球航行 |
D.哥伦布航行到美洲 |
40.
1505年,葡萄牙远征军指挥官阿尔马达率队开赴印度之前,国王亲自授旗并指示:“同穆斯林作战,同其他异教徒做生意。”对此材料理解全面的是
A.葡萄牙仇恨穆斯林,不同他们做生意 | B.葡萄牙只是为了发展贸易而对外远征 |
C.葡萄牙远征更多的是为了改造异教徒 | D.葡萄牙远征兼有经济和宗教双重目的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