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散。”——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生产经营方式?根据材料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是嘉兴市区最早的机器工业。但是,日商凭借免税权利压价倾销,黄纸板价格暴跌,使禾丰厂大量积压,到1927年底,负债达60万元,不得已宣告破产停业。
材料二 1937年11月,民丰造纸厂先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民丰造纸厂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年,民丰造纸厂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材料三 1948年3月,造纸厂的创办者褚辅成在遗嘱中说:“余早读儒书,志存报国,50年来,无敢间息,所憾国家多故,外患迭乘……非真正民主,实施宪法,无以救国。所期爱国之士,至诚团结,共图国事,永奠邦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丰造纸厂为什么逐渐“陷于困境”?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历史命运的认识。
材料一 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是嘉兴市区最早的机器工业。但是,日商凭借免税权利压价倾销,黄纸板价格暴跌,使禾丰厂大量积压,到1927年底,负债达60万元,不得已宣告破产停业。
材料二 1937年11月,民丰造纸厂先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民丰造纸厂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奄奄一息。1948年,民丰造纸厂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材料三 1948年3月,造纸厂的创办者褚辅成在遗嘱中说:“余早读儒书,志存报国,50年来,无敢间息,所憾国家多故,外患迭乘……非真正民主,实施宪法,无以救国。所期爱国之士,至诚团结,共图国事,永奠邦基。”
——以上材料均摘自2001年6月21日《浙江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禾丰造纸厂“破产停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丰造纸厂为什么逐渐“陷于困境”?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历史命运的认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卷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2.单选题- (共20题)
7.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洋》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
B.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自给自足的特点 |
C.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
9.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田庄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 |
C.家庭手工业 |
D.官营手工业 |
10.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一唐宋/陶器一明清/瓷器 |
B.商周/漆器一唐宋/青铜器一明清/瓷器 |
C.商周/玉器一唐宋/漆器一明清/玻璃 |
D.商周/青铜器一唐宋/瓷器一明清/棉布 |
11.
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清楼 |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 |
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
13.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 |
B.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 |
C.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 |
D.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 |
14.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长安城的落日》 | B.《宋代东京的辉煌》 | C.《汴河两岸》 | D.《坊墙倒塌以后》 |
15.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张骞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的诱导 |
B.群众性的反常爱国运动 |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17.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此“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18.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的贷款提供了大量资金
②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③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民族资本主义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①帝国主义的贷款提供了大量资金
②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③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民族资本主义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19.
“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这现象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
C.城乡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
D.土布质次价高,已退出市场 |
20.
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l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
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②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
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
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①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②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
③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
④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21.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的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成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里的“它”主要是指
A.农村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2.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D.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
23.
邓小平巡视南方,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该谈话回答的当时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最主要是
A.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 |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C.国家统一问题 | D.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 |
3.选择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