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18年高一下学期3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77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5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回答问题。

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2.
货币是社会流通领域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读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历史背景概括指出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图二所示的中国古代纸币最早产生于何时?它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重大意义?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图三2002年1月1日,是3亿欧洲人值得纪念的历史性日子。从那天起,不管他们讲德语、法语、葡萄牙语、荷兰语,从口袋里掏出来的都是同一种货币———欧元现钞。
(3)欧元的出现对欧洲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4)欧元诞生前,世界货币发展史上英镑与美元都曾主宰过世界流通。简述“二战”前后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情况及其演变的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言
材料二余谓正德(明皇帝)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13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雍正)实录》
回答:
概括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统治者的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葺屋植树,敢致功力。

——《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

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内在矛盾。
5.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完成下列问题。
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再延续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运的东南财赋支持。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江都(扬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杭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华,“万商所聚,百货所殖,……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结合材料概括大运河在唐朝发挥的作用。

2.单选题(共18题)

6.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
7.
“去其螟,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此段材料说明我国先民在农业生产中注重
A.沤制绿肥
B.利用火耕
C.治虫灭害
D.火耕水耨
8.
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A.工商皆本
B.海禁和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断绝中西贸易
9.
通过古代的丝绸之路沟通了贸易往来的是
A.欧洲、亚洲和澳洲
B.亚洲、非洲和欧洲
C.非洲、欧洲和美洲
D.亚洲、欧洲和美洲
10.
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的兴起都得益于
A.贩卖食盐
B.经营茶叶
C.经营木材
D.从事加工生产
11.
北宋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首先诞生的地区是
A.益州
B.扬州
C.汴梁
D.洛阳
12.
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13.
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这一农具是( )
A.灌溉工具B.除草工具
C.播种工具D.耕土工具
14.
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描述的是
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
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
C.元代的棉纺织业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15.
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
16.
“南海I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I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①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
下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
18.
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
A.东晋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19.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中“新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20.
“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列选项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21.
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写道:“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l6世纪的葡萄牙、l7世纪的尼德兰(荷兰)或18世纪的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根本没有霸权可言。”欧洲人商业上的“纳贡”是为了换取
A.胡椒等香料作物B.玉米等粮食作物
C.丝绸等手工业品D.黄金等贵重金属
22.
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A.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C.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严格限制与英国交往
23.
宋代张择端能画出《清明上河图》最根本的原因是
A.当时的绘画题材很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D.人民对于风俗画的需要

3.选择题(共4题)

24.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25.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26.

将下列鸟和它们的雏鸟类型对应起来

燕子{#blank#}1{#/blank#}   

鹅 {#blank#}2{#/blank#}   A早成鸟

大雁{#blank#}3{#/blank#}   B晚成鸟

麻雀{#blank#}4{#/blank#}  

27.

将下列鸟和它们的雏鸟类型对应起来

燕子{#blank#}1{#/blank#}   

鹅 {#blank#}2{#/blank#}   A早成鸟

大雁{#blank#}3{#/blank#}   B晚成鸟

麻雀{#blank#}4{#/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