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2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2分)
材料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2分)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2分)
2.单选题- (共18题)
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B.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
3.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4.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人定胜天”的思想 |
B.“靠天吃饭”的观念 |
C.“不误农时”的思想 |
D.“精耕细作”的特点 |
5.
在两千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进行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对上述材料释读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 |
B.说明了秦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
C.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 |
D.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 |
6.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B.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C.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8.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9.
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
A.经商可以迅速致富 | 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 |
C.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10.
《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
B.《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
D.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
11.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骡机
④电灯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骡机
④电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2.
在美国,哥伦布被给予全美洲“移民之父”的尊称,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达70多处。哥伦布对美洲的主要贡献是( )
A.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 |
B.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
C.使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 |
D.促进美洲资本主义发展 |
15.
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表明
A.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
B.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蒸汽和机器的发明 |
C.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
D.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
16.
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
B.大量吸引外来移民 |
C.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 |
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
17.
英国棉纺品的产量从1785年的4000万码增至1850年的20亿码;生铁产量从1740年的1700多吨增至1850年的225万吨。上述变化主要说明了( )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 B.资本主义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
C.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D.工人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
18.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
19.
下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洋行在中国数量呈正增长
②客观上体现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
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易的控制
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①洋行在中国数量呈正增长
②客观上体现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
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易的控制
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