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古丈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75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清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
材料二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材料三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1)材料一中中西方“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具体表现是什么?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
《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2.单选题(共17题)

3.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
A.丝织品
B.棉纺织品
C.毛纺织品
D.麻纺织品
4.
春秋后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400亩,另辟3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亩数是(  )
A.400亩B.300亩C.700亩D.100亩
5.
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6.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7.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A.③④①②B.④②③①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
8.
《舌尖上的中国》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明中期)扬州是中国食盐的集散中心,大批的商人来到这里,靠着食盐贸易发家,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来自家乡的厨师、食材、口味……富有盐商,没有政治地位,只能攀比花园和家厨的手艺……”这反映出明朝扬州地区
A.商品经济发达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鼓励对外贸易D.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9.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A. 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 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 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10.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
11.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由此可以得出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和社会根源
B.新航路开辟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动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2.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13.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③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
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
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B.荷兰C.西班牙D.英国
15.
(题文)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从实质上看,钢铁价格下降反映了
A.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
B.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
C.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
D.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
16.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
1896年,荣氏兄弟在筹办面粉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两江总督刘坤一一连下了七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在第八次批示中,他干脆强硬地宣布:知县办事无方,革职留用。从材料看,当时创办企业的最有利因素是(  )
A.列强的侵略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先进的中国人创办实业的热诚D.中国人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18.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19.
有资料记载,广州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自1854年、后“纺业停顿”。另有资料记载:在通商口岸,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商办企业,“这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端,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生重要变化的一个标志”。这两段材料说明(  )
A.广州失业人口很多,经济萧条
B.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指的是通商口岸的商办企业
C.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经济一蹶不振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

3.选择题(共4题)

20.金属M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1.金属M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2.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借助红外探测太空望远镜,通过地面观测等方式,在距地球仅40光年外发现围绕单一恒星运行的7颗系外行星。专家认为:“这一酷似太阳系的行星系,堪称迄今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点,寻找第二个地球不是能否的问题,而是何时的问题”。这说明(    )

①认识运动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②世界上只有不可认识之物,没有尚未认识之物

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实践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3.

有人想不开想跳湖自杀,可他跳下的这个湖就是令他死不了,请问这个湖泊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