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材料二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材料三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材料一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表明汉武帝在铁业经营方面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实施目的。材料二 (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2)材料二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因素。材料三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单选题- (共23题)
2.
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主题的民俗文化。“春牛”民俗文化的形成主要缘于
A.农耕文明不断发展 |
B.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
D.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 |
3.
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两幅示意图,从图中反映出的主题是


A.政府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 |
B.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脆弱性 |
C.西汉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
D.江南地区普遍推行曲辕犁 |
4.
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
B.维护外商经济利益 |
C.重视海关税收征收 |
D.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
5.
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资本多采取分股合伙的制度。一方面,有“自备工本,赴窑开采”的“窑户”,有协助“窑户”管理窑务的“掌相”和“管帐”;另一方面,有受雇佣的“窑夫”以及担任技术指导的“作头”。材料可以用来研究清代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B.煤矿生产社会化趋势 |
C.煤矿的近代企业属性 |
D.政府对于民间开矿的态度 |
7.
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之一是徽商,徽商经营成功后,往往是一手抓票子,一手执“红顶”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商业发展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
B.商人为官导致政治的腐败 |
C.奢侈之风严重破坏社会风气 |
D.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9.
高王凌在《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变化》中指出:在南海县九江乡,明末清初已是鱼塘十之八,田十之二,力农本务无几。材料反映出( )
A.农业经济的衰退 | B.农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
C.自然经济的解体 | D.经济结构的变动 |
10.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有关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景德镇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
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C.景德镇历史悠久 |
D.景德镇窑器工艺技术不断发展 |
11.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反映出( )
A.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 |
B.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
C.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D.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
12.
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
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
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
D.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
13.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主要是说明
A.唐代手工业经济发达 |
B.唐代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
C.唐代商业经济发达 |
D.唐代对商业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
14.
《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反映了司马迁
A.主张农工商并重
B.主张“工商食官”
C.坚持“重本抑末”
D.肯定“重义轻利”
A.主张农工商并重
B.主张“工商食官”
C.坚持“重本抑末”
D.肯定“重义轻利”
16.
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材料主要说明
A.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
B.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 |
C.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
D.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
17.
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该政策
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
B.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C.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
18.
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该表反映了
| 1830——1833年 | 1868年 | 19世纪70年代末 |
茶叶 | 年平均328000 | 1440000 | 2000000 |
生丝 | 年平均8000 | 57000 | 80000 |
A.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 |
B.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 |
C.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农村自然经济解体范围逐步扩大 |
19.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冲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市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懒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懒洋电灯入中国,而治业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材料说明列强的商品输出
A.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
B.使中国传统的经济迎来了发展机遇 |
C.对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影响很小 |
D.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
20.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C.实质是外国资本家在华创办的企业 |
D.属于近代的民族工业 |
21.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 | 矿冶业 | 机器业 | 纺织业 | 食品工业 | 其他工业 |
数量(家) | 72 | 3 | ? | 100 | 153 |
A.2 |
B.31 |
C.73 |
D.193 |
22.
1904年(光绪30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倾销东北的洋布锐减,南通关庄土布得以在东北畅销,一年总销数在15万件(每件40匹)以上,而当时大生纱厂的棉纱产量仅及关庄大布用纱量的一半,这就给大生纱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905年获利特厚,增加股本67万两。由此你得到的发展经济的启示是
A.抓机遇 | B.筹资金 |
C.重技术 | D.敛人才 |
23.
1948年,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粒米一百元,寸布十五万,呜呼蒋介石,哪得不完蛋!”对这则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
B.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导致蒋介石倒台的重要原因 |
C.顺口溜中的现象对民族工业影响非常有限 |
D.表明当时民众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 |
24.
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创办永利碱厂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起初反对,后又要求合作,范旭东以“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将卜内门公司拒于永利大门之外,打破了卜内门公司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这则材料可以说明
①民族工业与列强企业存在矛盾
②范旭东是位爱国资本家
③民族企业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④民族工业的发展处境艰难
①民族工业与列强企业存在矛盾
②范旭东是位爱国资本家
③民族企业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④民族工业的发展处境艰难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