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70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7/2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种植在唐代发达的原因。(4分)你觉得材料一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4分)
(2)据材料二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4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4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近代以来,人类逐渐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对比近代中西方经济文明发展模式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至迟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方式,如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些东西在我国历史上也有,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这些东西都是农业社会中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农业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经济增长的方式与工业革命以后的情形有本质的不同。
——孟彦弘《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材料二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中国所承袭的巨大的遗产中,包孕着可诱发现代社会的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刺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变;但是,作为总体特征的中国前现代社会……如果没有外来刺激,即使中国社会中存在着“资本主义萌芽”,也无法出现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前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4分)“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2分)
(3)论述材料三作者关于近代中国转型的观点。(8分)

2.单选题(共15题)

3.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成武器和共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4.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是指
A.资本家
B.雇佣工人
C.奴隶
D.地主
5.
我国瓷器珍品《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瓷罐,在英国佳士得拍卖行露面仅8分钟就被一神秘买家以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走,成为目前已知的拍价最高的中国瓷器。该瓷罐烧制时间可能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
汉唐两代都规定,居住在城市的商人,须著录特殊户籍,称为“市户”,非“市户”不准入市设铺营业。这反映了
A.官府垄断商业
B.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C.政府限制商业
D.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7.
《梦粱录》记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晓市不断出现,时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该材料(  )
A.表明当时商业化市镇已经普遍兴起
B.说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C.是宋解除市的时空限制的直接证据
D.表明此时杭州的商业化职能已经增强
8.
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有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户)
占全国
比例
人口
(户)
占全国
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3025541
62.9%
1122476
37.1%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上升 ②三个政权控制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
③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    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诗句描述的是(  )
A.唐朝长安 B.北宋汴梁
C.元朝大都 D.明朝应天府
10.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所谓“商业革命”,其表现是(  )
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 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③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1.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即使哥伦布没有犮现美洲大陆……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这个观点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的
A.可能性
B.偶然性
C.必然性
D.突发性
13.
“紧随西班牙之后崛起……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该国被称为()
A. 海盗国家 B. 海上马车夫
C. 瓷器之国 D. 香料之国
14.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出现的“大企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C.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
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B.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殖民地半殖民地出现民族工商业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6.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林、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①使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开始改变  
②使中国传统的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④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17.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和1927—1936年两个阶段都出现了较迅速的发展。这两个阶段能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中提倡国货
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