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各级城市普遍突破原有的限制,从封闭走向开放。随着以商业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意识觉醒,促成了市民阶层的全面兴起。原本粗糙自然的民间文化突破下层社会的活动空间,跻身于主流文化行列。宋代的城市变革,实质乃是摆脱政治中心的附属地位,实现由统治据点向文明实体的飞跃。
(1)有学者认为宋代的城市改革实现了向文明实体的飞跃。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两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 宋朝各级城市普遍突破原有的限制,从封闭走向开放。随着以商业精神为核心的城市意识觉醒,促成了市民阶层的全面兴起。原本粗糙自然的民间文化突破下层社会的活动空间,跻身于主流文化行列。宋代的城市变革,实质乃是摆脱政治中心的附属地位,实现由统治据点向文明实体的飞跃。
——《宋代兴起的城市文明》
材料二 在宋代两浙地区,随着商品流通的空前活跃,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摘编自陈国灿《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
完成下列要求:(1)有学者认为宋代的城市改革实现了向文明实体的飞跃。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两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9题)
2.
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海运至京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 |
B.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 |
C.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 |
D.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城扩大 |
3.
宋代曾明确规定:“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这反映了宋代
A.已有明显产权意识 |
B.开始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 |
C.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
D.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
4.
公元1023年,北宋设立交子务,正式开始发行官方交子,规定交子三年一届,到期以旧换新。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据此可知宋代
A.金属货币停止使用 |
B.交子最初由官府发行 |
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 |
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 |
5.
两宋时期,中国硕大的沙漏倒转了,给产出稻米的地区带来了长久的好处,而对出产小米和小麦的地区不利。这里的“沙漏倒转”指的是
A.北方长期战乱频发 |
B.北方环境日益恶化 |
C.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
D.经济重心由北向南 |
6.
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 黄河流域 | 长江流域 | 珠江流域 |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 75.5% | 22.9% | 1.6% |
唐玄宗天宝年间 | 61.4% | 35.8% | 2.8% |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 | 34.8% | 58.4% | 6.8% |
A.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
B.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 |
C.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上对外贸易 |
D.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 |
7.
吐蕃和南诏对唐朝蜀中地区的进攻,屡屡以掠夺工技之人为目标;蒙古军西征过程对工匠技艺之人则留存、带回蒙古本部草原。元至元十六年三月,“囊加带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这种现象说明
A.民族间的战争以争夺工匠为目标 |
B.工艺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
C.少数民族对中原先进文明的仿效 |
D.蒙元时期中国火炮技术开始出现 |
9.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长安城的落日》 | B.《宋代东京的辉煌》 | C.《汴河两岸》 | D.《坊墙倒塌以后》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