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 专题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63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不稳定的因素。(4分)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
——擅自《大清会典》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4分)
(3)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5分)

2.单选题(共6题)

2.
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A.封闭性
B.分散性
C.脆弱性
D.连续性
3.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这里的“它,,是指
A.都江堰
B.坎儿井
C.郑国渠
D.隋唐大运河
4.
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乾隆时已经是“人民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以下各项对材料和下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开荒执照
A.农具的革新推动了荒地开垦
B.垦荒活动需要得到政府许可
C.清朝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
D.垦荒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5.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帘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时
A.田园生活自然祥和
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6.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7.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选择题(共1题)

8.一辆汽车的载重是7000千克,合70吨.(判断对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