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材料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宋)陈亮:《龙川集》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
1860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1870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90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1900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1860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1870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90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1900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副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

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何启示?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
1860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1870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90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1900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1860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1870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90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1900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副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

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何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展出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
材料四 下图为1992年西班牙世博会主题标志。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发现的时代”。本次世博会有100多个国家参加,观众达6000多万人次。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请你设想一下,1904年世界博览会能展出哪些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政府把世博会主题定为“发现的时代”的原因。该“发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展出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
材料四 下图为1992年西班牙世博会主题标志。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发现的时代”。本次世博会有100多个国家参加,观众达6000多万人次。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请你设想一下,1904年世界博览会能展出哪些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政府把世博会主题定为“发现的时代”的原因。该“发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单选题- (共28题)
5.
《鹿鼎记》里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被康熙皇帝任命,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
B.全部投放市场,所有收入归皇室 |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
6.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
B.城市的的功能以政治为主 |
C.官府鼓励经商 |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
7.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这就是
A.刀耕火种是主要耕作方式 |
B.农业技术世界领先 |
C.男耕女织的小农个体经营 |
D.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自成体系 |
9.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
10.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
11.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12.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
13.
《盐铁论·轻重》载:“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封建社会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 |
B.协调盐与铁的生产关系 |
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 |
D.保障盐铁生产,满足人民需要 |
14.
《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 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 |
15.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
C.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 D.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
18.
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英国社会经济状况 |
1760—1830年 |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
1850年 | 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 |
1852年 | 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
1800—1850年 |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
A.新航路的开辟 |
B.工业革命的开展 |
C.垄断组织的出现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19.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出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获取黑人地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地曙光”。这充分说明了
A.殖民扩张与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地的重要来源 |
B.黑奴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
C.美洲殖民地的开发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
D.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
20.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蒙克莱斯钦在《贸易的经济政策》中写道:“第一个说金钱是战争之本的人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尽管金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优秀的战士也是绝对必需,然而几个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金钱总是主要的。很多时候,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据此判断,蒙氏所说的经济政策是指
A.重农抑商 |
B.重商主义 |
C.自由主义 |
D.凯恩斯主义 |
21.
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A.美国金融的崛起 |
B.荷兰商业的繁华 |
C.英国科技的先进 |
D.殖民霸权的更替 |
22.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以下史实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黑奴贸易十分盛行 | B.麦哲伦船队完成全球航行 |
C.荷兰成为贸易强国 |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23.
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在1260年展开大胆想象,“人们能够建造如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样航行的机器,没有桨手……但是它们的速度比满载桨手时还快。”最早将这一想象变成现实的是
A.新航路开辟 |
B.第一次工业革命 |
C.第二次工业革命 |
D.信息技术革命 |
24.
16世纪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16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
B.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
C.反映了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 |
D.反映了欧洲的矿产资源匮乏 |
25.
“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 |
B.传播了天主教教义 |
C.满足了资本积累要求 |
D.推动了早期殖民扩张 |
26.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
28.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的出现 |
B.19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形成 |
C.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29.
《全球通史》说:“(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
B.电力的广泛使用 |
C.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
D.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
30.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31.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反映出
A.科学理论对实际发明具有推动意义 |
B.科学发明与社会需要联系紧密 |
C.科学技术需结合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
D.发明蒸汽机的实际意义不是很大 |
4.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