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请回答:
(1)宋代以前,中国的海外贸易有哪些重要的通道?;从材料看,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哪些新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根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请回答:
(1)宋代以前,中国的海外贸易有哪些重要的通道?;从材料看,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哪些新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根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起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了国家整体性产业变迁,完成了经济史的重大转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气时代,……类似于前两次工业革命,随着新技术创新在多产业显现并加速扩散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分散式生产等五大支柱,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比前两次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选择》
材料二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勃兴的重要产业部门。(各举两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50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特点,并据此分析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初期能源结构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以来有关能源问题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材料一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起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了国家整体性产业变迁,完成了经济史的重大转折,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气时代,……类似于前两次工业革命,随着新技术创新在多产业显现并加速扩散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分散式生产等五大支柱,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比前两次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朱启贵《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转型选择》
材料二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勃兴的重要产业部门。(各举两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50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特点,并据此分析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初期能源结构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以来有关能源问题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3.
嘉兴绢纺厂是嘉兴最早的现代丝绸厂,它的曲折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嘉兴绢纺厂大事记(部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近代史上纬成公司发展所经历的重要阶段。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填充表格,1956年嘉兴绢纺厂会发生什么样变化?并回答1984年嘉兴绢纺厂实行改革的历史条件。
材料:嘉兴绢纺厂大事记(部分)
时间 | 事件 |
1912年 | 朱光焘筹办纬成丝织公司,随后业务迅速发展 |
1918年 | 纬成缎获国际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 |
1921年 | 纬成公司在南湖东畔开办纬成公司嘉兴裕嘉分厂(绢纺厂前身) |
1928年底 | 纬成公司解散嘉兴裕嘉厂力织部,后全部停业 |
1936年 | 纬成利记绢纺厂成立 |
1938年 | 侵华日军对纬成利记绢纺厂进行军事管理,称为“海衣第五工场”,后被日商强行收购,改名“钟渊公大实业株式会社公大第八厂” |
1946年 | 抗战胜利后朱氏家族在“钟渊公大实业株式会社公大第八厂”的基础上重建此厂,改名“嘉兴绢纺厂” |
1956年 | |
1984年 | 嘉兴绢纺厂成为嘉兴首批实行厂长负责制试点单位 |
1994年 | 嘉兴绢纺厂改制成七个分厂,八个公司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近代史上纬成公司发展所经历的重要阶段。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填充表格,1956年嘉兴绢纺厂会发生什么样变化?并回答1984年嘉兴绢纺厂实行改革的历史条件。
2.单选题- (共27题)
4.
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世界贸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
B.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
C.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D.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计日受值” |
6.
《史记》中提到,楚国宛出产的兵器刃锋像蜂刺般厉害,学者判断是钢材制作的。而当时西方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制作的,过于柔软。公元1世纪时欧洲学者曾经说过:“虽然铁的种类多,但是没有一种能和中国的钢相比美。”可见当时的中国
A.煤的使用有助于炼钢 |
B.出现水力鼓风冶铁 |
C.已经普遍应用灌钢法 |
D.冶铁技艺较罗马高超 |
7.
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婢、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以及有一定手艺的自由身份的工匠。可见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
A.不计劳动力成本 |
B.效率极其低下 |
C.产品与市场无关 |
D.工艺水平不高 |
8.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
10.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
B.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
D.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
11.
康熙年间,广州西郊迁入大量来自海边的渔民、乡民,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摆卖鱼虾、桨橹等商品的圩市,房屋店铺逐渐成行成市,称为“移民市”。后来清廷为安抚民心,改“移”为“宜”,并刻“宜民市”石匾(如下图)宜民市的设置源于


A.南方工商业市镇全面繁荣 |
B.康熙帝重视缓和满汉矛盾 |
C.“海禁”政策使大量渔民内迁 |
D.广州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 |
12.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一系列“禁海令”。原本已浮游于农耕文明之上的海洋气息被彻底剥离了,普通百姓被隔绝在了世界贸易体系之外。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农耕文明时代海外贸易处于附属地位 |
B.明初“海禁”导致海外贸易完全中断 |
C.民间贸易禁绝,官方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
D.“禁海令”的根本目的在于与民争利 |
14.
“这些新工业部门中的大企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他们在竞争中往往居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使中小企业被他们排挤和吞并,这些新技术和新部门的出现又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间的兼并现象,促使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新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
B.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
C.垄断组织的不断扩大 |
D.工厂规模不断膨胀 |
15.
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三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B.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
C.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 |
D.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
16.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
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
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
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
18.
(题文)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在全盛时期曾得意洋洋地宣称: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因河岸和加龙河岸是他们的葡萄园……材料中说的国家是
A.西班牙 |
B.葡萄牙 |
C.英国 |
D.荷兰 |
20.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
21.
1882年,德国的人口普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到了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这表明
A.科技发明逐步产业化 |
B.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迅速增长 |
C.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D.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
22.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
24.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 |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
C.推动城市化进程 |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
25.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兴办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
B.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
C.激化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 |
D.取代外商企业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
26.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
27.
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28.
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较快的发展期。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
A.全面抗战的需要 |
B.国民政府推出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 |
C.国共合作的推动 |
D.西方列强完全放弃对华的经济侵略 |
29.
民国三十一年设厂数为1138家(其中民营1077家),民国三十三年只有549家(其中民营533家),民国三十四年,民营设厂数只有68家。……重庆民国三十二年871家工厂中,停产者达270余家,……衡阳有民营机器业90家,已停工者达20家,占22%。上述数据说明( )
A.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挫折 |
B.西部和南部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重心 |
C.实业救国思潮的涌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
D.官僚资本是当时民族经济发展的最大敌人 |
30.
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
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