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汉高祖对商人实行什么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的“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
(4)材料四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行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瑞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
材料四 《苏州风俗考》记载了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近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出心早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汉高祖对商人实行什么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的“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
(4)材料四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材料三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有何影响?
(2)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它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3)据材料三,各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工具”及“电信工具”方面的成就。
(4)分别简述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
材料一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材料三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有何影响?
(2)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它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3)据材料三,各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工具”及“电信工具”方面的成就。
(4)分别简述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
3.
长三角地区是当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在历史上也曾经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读下列两幅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概括说明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2)和图一相比,说明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哪些发展?分析这次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
(3)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在轻重工业比例方面存在什么弱点?导致这一弱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请回答:
(1)概括说明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2)和图一相比,说明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哪些发展?分析这次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
(3)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在轻重工业比例方面存在什么弱点?导致这一弱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 (共32题)
4.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②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
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②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
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5.
《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
A.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
B.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 |
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 |
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 |
6.
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出现了
A.独立经营的大商人 |
B.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C.地域性商人群体 |
D.贯通东西的丝稠之路 |
9.
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 |
B.通过邸店借贷货款 |
C.求助于政府开办的市舶使 |
D.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 |
10.
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
11.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
12.
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A.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
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
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
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13.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15.
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进行 |
B.电力的广泛应用 |
C.殖民扩张和掠夺 |
D.垄断组织的形成 |
17.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
B.贩卖黑奴 |
C.传播基督教思想 |
D.输出机器 |
18.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
19.
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外出打工 |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
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
20.
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
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 |
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
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 |
21.
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中讲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实发生的是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 |
B.黑奴贸易 |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D.麦哲伦环球航行 |
22.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
C.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
D.黄金是哥伦布踏上美洲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
24.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107000人。这主要说明()
A.德国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 |
B.德国就业率不断提高 |
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
D.世界各国进入了“电气时代” |
25.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研究洋务运动确立了一个“守旧与创新”的主题,下列对该主题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守旧是指洋务运动不愿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②创新是指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③守旧是对洋务运动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而言的
④创新是指洋务运动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
①守旧是指洋务运动不愿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②创新是指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③守旧是对洋务运动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而言的
④创新是指洋务运动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变革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6.
关于中国近代某企业,有人这样评价:“由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下列企业中,最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
B.江南制造总局 |
C.开平煤矿 |
D.上海发昌机器厂 |
27.
(题文)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关于该广告发布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①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②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③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
④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②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③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
④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 |
28.
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自然经济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 |
B.受西方列强入侵较早,这些地方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
C.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 |
D.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
29.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
30.
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该表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时间 | 茶(万磅) | 生丝(包) |
鸦片战争前 | 5000(年平均值) | 5000(年平均值) |
1845年 | 8019 | 13220 |
1851年 | 9919 | 23040 |
1853年 | 10122 | 62896 |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31.
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企业,发展较快
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③日军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企业,发展较快
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③日军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32.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以民营化为主的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诱导 |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33.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
D.奠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
34.
1877年唐廷枢奉李鸿章之命筹办开平煤矿。下图是开平煤矿外景及其所发行的股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①采用机器生产 ②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③未能实现求富的目的 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①采用机器生产 ②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③未能实现求富的目的 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③④ | B.①④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35.
有史料记载1905年上海织布厂,“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对这段史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简单朴素的穿衣习惯使中国土布旺销 |
B.外国经济侵略是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
C.抵制洋货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D.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运动存在密切联系 |
3.选择题- (共7题)
4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这体现了( )。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必然会有较好的市场
③文化相对独立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2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