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摘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保证皇帝的政令在帝国畅通无阻。
—— 摘自《法学总论》
材料四 “我一生中真正的光荣并非是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一切美好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们忘记,他将永垂不朽。”
——拿破仑
(1)材料一所示图片是古代哪国国王制定的哪部法典?该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的法律颁布于哪年?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法律在促进该国公平正义方面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法律由谁主持制定?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颁布的目的。
(4)材料四“他”指的什么? “他”永垂不朽的原因是什么?
(5)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摘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保证皇帝的政令在帝国畅通无阻。
—— 摘自《法学总论》
材料四 “我一生中真正的光荣并非是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一切美好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们忘记,他将永垂不朽。”
——拿破仑
(1)材料一所示图片是古代哪国国王制定的哪部法典?该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的法律颁布于哪年?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法律在促进该国公平正义方面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法律由谁主持制定?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颁布的目的。
(4)材料四“他”指的什么? “他”永垂不朽的原因是什么?
(5)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2.
探究大国发展历史,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 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摘自钱承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战争对于别的国家是灾难,对于美国来说,似乎是幸运的。两次革命战争为其成为世界霸主奠定基础。
——摘自《美国的道路》
材料三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四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实行“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加以改造,加速本国工业的发展。1980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改变。对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模仿和追随”,而是要“首创和领先”。
——摘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非暴力手段”指的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两次革命战争指什么?两者对于美国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这次“社会变革”?
(4)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科技发展有什么变化?除发展科学技术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日本崛起的其他原因。
(5)上述四国崛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材料一 (英国用)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 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摘自钱承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战争对于别的国家是灾难,对于美国来说,似乎是幸运的。两次革命战争为其成为世界霸主奠定基础。
——摘自《美国的道路》
材料三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四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实行“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加以改造,加速本国工业的发展。1980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改变。对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模仿和追随”,而是要“首创和领先”。
——摘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非暴力手段”指的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两次革命战争指什么?两者对于美国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这次“社会变革”?
(4)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科技发展有什么变化?除发展科学技术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日本崛起的其他原因。
(5)上述四国崛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3.
社会主义运动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它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既取得过辉煌成就,也遇到过艰难曲折。
材料一

材料二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据周尚文 王斯德《苏联兴亡史》等
(1)材料一中两幅图分别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l921~1925年苏俄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由于这一模式的弊端长期无法得到有效纠正,最终导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什么严重挫折?
(4)社会主义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史实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一

材料二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据周尚文 王斯德《苏联兴亡史》等
(1)材料一中两幅图分别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l921~1925年苏俄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由于这一模式的弊端长期无法得到有效纠正,最终导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什么严重挫折?
(4)社会主义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史实给我们哪些启示?
2.选择题- (共20题)
4.
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历史现象 | 原因 |
A | 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大化改新 |
B |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 穆罕默德创立佛教 |
C |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 《马可·波罗行纪》 |
D |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廷帝国灭亡 |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
A.A | B.B | C.C | D.D |
7.
从2018年1月2日,印度孟买地区持续多天贱民暴动,造成严重流血冲突,种姓制度再次引起热议。印度政府虽已废除种姓制度,但这一古老制度仍然在影响着现代印度社会。以下关于种姓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国王掌管国家一切大权 | B.国王和武士同属婆罗门 | C.富裕商人仍属于吠舍 | D.首陀罗掌管祭祀 |
10.
建筑被誉为八大艺术之一。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下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表述有误的是( )
A.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 |
B.四周以廊柱环绕是古罗马建筑特色 |
C.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 |
D.方尖碑和万神庙是古罗马的代表性建筑 |
12.
王欣同学采用历史知识卡片的方式进行复习。下面这张复习卡片反映的复习专题是( )
1、《权利法案》
2、《人权宣言》
3、《独立宣言》
1、《权利法案》
2、《人权宣言》
3、《独立宣言》
1、《权利法案》
2、《人权宣言》
3、《独立宣言》
1、《权利法案》
2、《人权宣言》
3、《独立宣言》
A.资本主义时代曙光 | B.步入近代 | C.“蒸汽时代”到来 | D.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
13.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包括( )
①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②为妇女地位提高创造条件
③贫富差距扩大
④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①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②为妇女地位提高创造条件
③贫富差距扩大
④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4.
“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这首诗歌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
B.苏格拉底是其代表人物 |
C.首先发生在英国 |
D.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
15.
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人类文明的交流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遭遇”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 B.早期殖民扩张 |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D.工业革命 |
16.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曙光”。这一切主要强调的是( )
A.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 B.加强世界各地联系 |
C.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 D.有利于落后地区制度瓦解 |
17.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8月23日为贩卖黑奴及其废除的国际纪念日。通过对贩卖黑奴及其废除的这段历史进行反思,有助于增强相互理解、和解乃至于世界和平。下列示意图,正确反映三角贸易的是( )
A.![]() |
B.![]() |
C.![]() |
D.![]() |
19.
俄国思想家别尔嘉耶夫说:“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以下关于彼得一世改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
B.改革废除农奴制,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 |
C.改革后的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
D.改革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
22.
下列图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这组图片说明了( )


A.国家主动承担起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任务 |
B.经济危机造成资本主义国家迷失社会发展方向 |
C.美国通过改革完全杜绝了产生经济大危机的社会根源 |
D.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建成高度发达的福利国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