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揭示着事物的性质或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变化与发展规律。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
2003年,在大学新生录取上,降低考试分数的比重,给大学更多自由挑选学生的余地;在中小学的排名上,打破唯分数论,增设“成就奖”“持恒成就奖”“最佳治校奖”“国民教育奖”等指标,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各个学校的表现。
2004年,推行“少教多学”的理念,改“学校排名榜”为“学校成就榜”,推出“学校专长项目计划”;取消大学入学的学能评估测验。
2005年,把所有小学一年级每班的学生人数,从40人减少到30人;设立“海外姐妹校基金”,鼓励学校和学生走出去。
2006年,设立“进取基金”;初级学院加入“直接收生计划”;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从法定机构转为非盈利企业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这两所大学的自主性。
2007年,拨巨资提高教师待遇,为所有学校兴建室内体育馆,支持更多学校发展艺术、体育、数理专长项目。
2008年始,每年拨3.8亿新元,推出“教师专业和个人发展配套2.O提升版”;推出私校教育法案……。
(1)根据材料,概括新加坡教育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加坡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材料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
2003年,在大学新生录取上,降低考试分数的比重,给大学更多自由挑选学生的余地;在中小学的排名上,打破唯分数论,增设“成就奖”“持恒成就奖”“最佳治校奖”“国民教育奖”等指标,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各个学校的表现。
2004年,推行“少教多学”的理念,改“学校排名榜”为“学校成就榜”,推出“学校专长项目计划”;取消大学入学的学能评估测验。
2005年,把所有小学一年级每班的学生人数,从40人减少到30人;设立“海外姐妹校基金”,鼓励学校和学生走出去。
2006年,设立“进取基金”;初级学院加入“直接收生计划”;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从法定机构转为非盈利企业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这两所大学的自主性。
2007年,拨巨资提高教师待遇,为所有学校兴建室内体育馆,支持更多学校发展艺术、体育、数理专长项目。
2008年始,每年拨3.8亿新元,推出“教师专业和个人发展配套2.O提升版”;推出私校教育法案……。
(1)根据材料,概括新加坡教育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加坡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2.单选题- (共5题)
3.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 |
B.适时增加肥力 |
C.善于积累经验 |
D.提倡精耕细作 |
4.
下图是19世纪60至80年代中国进口棉纱、棉布数量变化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纺织业飞速发展 |
B.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大量输出商品 |
C.洋务企业客观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
D.中国成为英国纺织品最大的海外市场 |
5.
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要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这表明
A.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 |
B.国共对峙日趋缓和 |
C.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
D.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
6.
苏格拉底认为“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他还论证说:“凡是其本身就给违犯的人带来刑罚的法律,一定是有比人更好的法者所制定的。”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强调公民应该都是法律的服从者 |
B.思想主张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
C.竭力推崇神的意志高于人的意志 |
D.主张城邦法律应遵从神的律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