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市六中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57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5/24

1.单选题(共11题)

1.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
B.适时增加肥力
C.善于积累经验
D.提倡精耕细作
2.
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C.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3.
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一种无法远航的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此规定是为了(   )
A.禁绝商人下海贸易B.规范船只制作标准
C.减轻百姓造船负担D.限制沿海对外贸易
4.
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5.
明朝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属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重农抑商下的商品经济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6.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下列说法,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优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的最为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维护农耕文明的必然选择
7.
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达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A.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
B.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C.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
D.给美洲带来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世纪后期,……欧亚大陆西端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彻底的变革。西欧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在发生深远的变化。向海外的大规模扩张就是西欧所具有的新动力的一个表现。”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9.
“(鸦片战争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农民“徙居都市”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日益解体
B.城市生活条件优越
C.受到西方思想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10.
下表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A.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1.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该情景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洋布物美价廉,成为国人首选
B.开埠通商,严重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追求时尚,享受生活成为主流
D.机器产品竞争力强,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