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材料问答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家、王家、马家,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指出除材料三所述之外的最具代表性的地缘群体?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并回答经济政策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家、王家、马家,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指出除材料三所述之外的最具代表性的地缘群体?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并回答经济政策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田种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2)根据材料二说明材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3)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一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田种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夺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印度”的含义及材料的叙述反映的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二说明材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3)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历史影响。
2.单选题- (共23题)
3.
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4.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B.西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
D.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
7.
《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
D.李四出售价格昂贵的青花瓷 |
8.
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
B.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
9.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同州(陕西省大荔县)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这段材料表明宋代的商业
A.商品种类繁多 | B.打破时空限制 |
C.纸币广泛流通 | D.开始出现草市 |
11.
一名芝加哥企业家在1892年说:“烟雾是工业圣坛上的香火,在我看来非常美丽。它显示出人类正将自然无意识的力量转换为让人类舒适的力量。”他这一说法表明
A.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美国受到了污染 |
B.将滚滚浓烟视为一种进步、繁荣的象征 |
C.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社会进步 |
D.人类有能力治理空气污染,变废为宝 |
12.
“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这些成就促使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遥遥领先。”这说明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较以往加快 |
B.德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
C.德国科学研究领先世界 |
D.科技因素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
13.
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
B.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
C.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
14.
1760年,除伦敦外,只有布里斯托尔的人口在5万以上。1841年,伦敦人口差不多有224万,是80年前的3倍;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9个,5万以上的有24个。这表明英国
A.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
B.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
C.城乡结构明显改变 |
D.人口总量迅速增长 |
15.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
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
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 |
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 |
16.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
18.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
19.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
20.
某中学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21.
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22.
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
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23.
1928~1936年,我国实有的经过登记注册的公司数量从394家增加到了2702家,其实收资本总额也从1.75亿元上升到了7.97亿元。国内出现了更多实力较强、信用良好的民族股份公司。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 |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D.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
24.
下图是近代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商标,

该商标内容主要反映出
A. 企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B. 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成效明显
C.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D. 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该商标内容主要反映出
A. 企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B. 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成效明显
C.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D. 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25.
清代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说:“我乡农妇向端庄,少女专求纺织良。自设缫丝轧花厂,……上工一路散工时,环绕浮头状醉痴。脚捏手牵诸丑态,竟容白昼众旁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此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后
②上海出现近代生产方式
③农妇都在民族企业中工作
④作者思想非常保守落后
①此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后
②上海出现近代生产方式
③农妇都在民族企业中工作
④作者思想非常保守落后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④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