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世纪“科学革命种子获得了丰收”和“技术取得辉煌胜利”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材料一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二 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描述的世界”的理论依据及其在当时思想领域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世纪“科学革命种子获得了丰收”和“技术取得辉煌胜利”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单选题- (共14题)
5.
《晚明大变局》一书提到:“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太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这里的“晚明大变局”主要表现在
A.坊市制度连渐被打破 |
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
C.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7.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
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
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
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
8.
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葡萄牙、西班牙 |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
C.第③段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是英国 |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
9.
“如果说工业革命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交通工具的发明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船和火车 |
C.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
D.生产力的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
10.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
11.
19世纪70年代,有些人士认为仿制洋货,大兴工商,以自制洋货取代外来洋货,以此来占领洋货消费市场,在朝野上下产生了广泛影响。这表明
A.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
B.发展工商业,与西方进行商战 |
C.传统手工业品市场日渐萎缩 |
D.追逐西方时尚成为社会主流 |
12.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
14.
1961年初,我国政府规定,国家财政基本上集中到中央大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国家预算从中央到地方实行一本账,坚持收支平衡,不准列赤字预算。这表明我国
A.开始建立计划的集中经济管理制度 |
B.试图改变基层政权制度 |
C.简政收权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
D.奠定工业高速发展的政治基础 |
15.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A.创立个经济特区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C.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16.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明确提出:“农村中心问题就是要把农业生产搞好,各级领导、各个部门,都要着眼于发展农业生产”,“我们是一个方针——以生产为中心”。1978年4月,中共中央文件特别提到:“企业是生产单位,必须以生产为中心。”这些主张
A.利于全面贯彻“八字”方针以恢复国民经济 |
B.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形成 |
C.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
D.标志着经济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
17.
1978年—1989年,停办十年之久的俄国史研究工作得到恢复,全国高校研究所纷纷成立,人才培养逐渐好转。从中可以得出俄国史研究工作( )
A.直接受中苏外交关系的影响 | B.受到了极“左”思潮的冲击 |
C.其恢复是新时期进行改革的迫切需要 | D.起步晚,不利于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 |
18.
1977年左右,以《班主任》《伤痕》为代表,集中涌现了一批展示“文革”给人们造成精神创伤的控诉性小说作品,这一创作潮流被命名为“伤痕文学”。这种现象反映出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B.文艺领域开始清算极“左”路线 |
C.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