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泸西县逸圃初级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552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化元年(645年)日本孝德天皇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646年以诏书形式公布改新的主要内容:……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编制户籍、计帐(规定赋役的登记),行班田收授之法,统定班给人民土地和应负租赋的数额。废旧贡纳制,实行租庸调的新税法。
材料二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材料三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四 《一千零一夜》以第六世纪波斯文的《一千故事集》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以插叙手段连缀成书。
——《世界史·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学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转变?
(2)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的信徒称为什么?该宗教所奉行的经典是什么?
(3)阿拉伯人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途径有哪些?请各举一例。我们应该怎样吸收外来文化?
2.
材料一:下图为瓦特和他改良的机器。 

材料二:到1825年英国的生铁已经超 过法俄美德四国的产量总和,到1840年英国商船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煤的大规模开采的使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又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伦敦上空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1)材料一中出现的机器是什么?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它把人们带进什么时代?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结合以上材料,你是如何来看待这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呢?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 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材料三 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均摘自《图说天下》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件事情? “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了出该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当今世界还有哪些国家的政体与其相似,试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中涉及到“美利坚”的两次革命战争有什么共同影响? “伟大的总统”的功绩是什么?
(3)何事件点燃了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揭开了该国家革命的序幕?
(4)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4.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马克思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材料一中爆发这次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4)材料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哪些?
(5)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26题)

5.
人类文明多种多样,按照地理环境可以分为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按此标准,以下文明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D.古中国文明
6.
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该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7.
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下列属于尼罗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    )
A.金字塔B.造纸术C.佛教D.阿拉伯文字
8.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经过长期的征伐,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在此期间,使其成为地中海霸主的战争是(    )
A.希波战争B.布匿战争
C.亚历山大东征D.罗马帝国的扩张
9.
随着驻伊美军在2011年底撤离伊拉克,两河流域这片曾经的人类文明摇篮之安危再次引起世人关注。以下各项中,属于这一地区文明的是(    )
A.象形文字、金字塔B.司母戊鼎、甲骨文
C.种姓制度、佛教D.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10.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现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一做法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
A.基督教迅速兴起B.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C.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D.罗马教廷的权力至高无上
11.
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这件事指的是(   )
A.文艺复兴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D.交通事业的发展
12.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典》B.法国大革命—《独立宣言》
C.美国独立战争—《人权宣言》D.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3.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
A.《权力法案》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
14.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商品经济的出现B.手工工场的出现
C.手工作坊的出现D.城市的出现
15.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的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种发现主要通过:(  )
①文艺复兴
②殖民扩张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
如果让你给克伦威尔画像,你认为选择哪一历史事件作为背景最具代表性?(    )
A.他在三级会议上演说B.他率领议会军击溃王军
C.他领导发动宫廷政变D.他主持通过《权利法案》
17.
老师从网上搜集“来克星顿枪声”、《独立宣言》、“萨拉托加战役”等资料做课件。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丁老师的课件内容应属于
A.美国独立战争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日本明治维新
18.
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打击了封建势力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
19.
最先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的发明是:( )
A.蒸汽机B.珍妮机C.电动机D.内燃机
20.
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
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
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    燃油动力
C.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D.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21.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the railway station?

—It is about twenty minutes by bus.

22.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the railway station?

—It is about twenty minutes by bus.

23.
19世纪下半期,日本进行明治维新
①主张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
②废藩置县,改变了地方的行政区划
③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④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上述关于明治维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4.
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有 ( )
①中国维新变法
②日本明治维新
③俄国1861年改革
④美国罗斯福新政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5.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首雄壮的《国际歌》创作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纪念(   )
A.宪章运动B.德国工人运动C.巴黎公社D.《共产党宣言》发表
26.
“三角贸易”中最具悲惨性和血腥性的贸易航程是 (   )
A.非洲——美洲B.美洲——非洲C.美洲——欧洲D.欧洲——非洲
27.
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的成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C.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8.
在下列知名品牌汽车标志中与世界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相关的是:(  )
A.B.
C.D.
29.
“苹果落地”这种常人司空见惯的自然想象却引发了一位科学家的思考,并促成了一项科学发明(发现)。这位科学家和科学发明(发现)是 (  )
A.达尔文--进化论B.莱特兄弟--飞机C.爱因斯坦 --相对论D.牛顿--万有引力
30.
某同学自编了一段剧本: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
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
②文艺复兴的先驱莎士比亚,探讨了
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还欣赏了
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这段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