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52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7

1.单选题(共27题)

1.
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A.城市功能的变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统治者重视商业
D.城市治安的改善
2.
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商业贸易控制松弛
②属于人文画种类
③“交子”的出现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3.
《晋书·食货志》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金属货币职能萎缩
B.战乱导致经济衰落
C.货币流通领域混乱
D.政府鼓励农业生产
4.
《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以上材料表明
A.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B.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C.江西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D.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5.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注重因地制宜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精耕细作的特点
6.
图是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的水力冶铁鼓风工具,该工具最早发明使用于
A.西汉B.东汉C.北宋D.元朝
7.
日本近代汉学家内藤湖南说:“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文中“宋代发生的商业革命”不包括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C.出现了区域性的大商帮D.出现晓市、夜市
8.
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10.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材料的理解,其中最恰当的是
A.倭患是海禁的主要原因
B.成为中国大患的倭寇,其实多是中国人
C.海禁政策的偏颇导致倭患愈演愈烈
D.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转而为海寇
11.
宋代王岩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12.
下表反映了欧洲移民的迁移状况,其原因包括欧洲移民迁移状况表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阿根廷
1856~1932
6400000
加拿大
1821~1932
5200000
巴西
1821~1932
4400000
澳大利亚
1861~1932
2900000
英属西印度群岛
1836~1932
1600000
南非
1881~1932
900000
新西兰
1851~1932
600000
 
①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
②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
③目的地的人口比较稀少
④生产率增长和医学进步导致欧洲人口急剧增加
⑤铁路和轮船能将大批人运过海洋和大陆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
下列表格是《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千米),对该表格的最正确的分析是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2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60
284
402
60
20
24
 
A.科技革命开启了铁路事业迅速发展的历程
B.铁路运输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完成
C.工业化带动了铁路交通,铁路运输发达标志着世界工业化完成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加速形成使铁路运输走向全世界
14.
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说:“中国白银货币化促使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当时,世界上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的最大需求国是中国,不是西方。……因此,世界两大银矿开采地的白银,最终大部分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之所以出现,关键是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当时中国的银价较高,在中外金银比价上,中国的金银比价是1:4,而在欧洲至少是1:12。在这一特定前提下,世界开采的白银大量流向了中国。”。促成当时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因素是
①新航路开辟,葡、西等殖民列强从美洲掠夺了巨额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市场
②中国白银货币化使中国对白银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③中国银价较高
④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
美国学者彭慕兰的著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有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实际意义。”对比所学的知识,本书意在
A.批判在中西比较史研究中的“西欧中心论”模式
B.解释西欧能够率先走出中世纪的主要原因是具有内生优势
C.强调19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充分扩展使西欧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
D.说明是1800年左右而非1500年左右是欧洲和东亚社会在走向现代经济历程中的大分流
16.
去年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下面是灾区广大军民开展生产自救时用到的工具,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联系的是

①官兵用塑料桶挑水抗旱
②飞机进行人工增雨
③村民用柴油抽水机抽水
④用汽车将水运到田间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18.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9.
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航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0.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表述最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黄金时期、较快发展、陷入困境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较快发展、下滑
D.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21.
这是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某商标图片,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A.民族工业产生于火柴业
B.民国初期诞生了工人阶级
C.民族资本家具有实业救国思想
D.中国生产火柴是为了救国
22.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23.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外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4.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
1956年某县人均分配口粮401.6斤,现金42.85元,1963年人均分配口粮85.6斤,现金13.15元。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生活资料
B.农业生产出现大倒退,经济比例失调
C.人口生育高峰造成人口急剧膨胀
D.“大锅饭”浪费了大量的粮食和其他财物
26.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发下表篇题为《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并提出“温州模式”的概念。“温州模式”能够出现的前提是
A.国有企业经营困难
B.城市基本实现工业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人民公社体制的变革
27.
下列这四幅画反映的主题是
A.人文主义
B.新航路开辟
C.人和世界被发现
D.基督教统治世界

2.选择题(共5题)

28.

如果有机会到少数民族地区去,我们应该(    )

①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②与少数民族群众平等相处 

③要求少数民族按照我们的风俗习惯接待我们   ④向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学习

29.

如果有机会到少数民族地区去,我们应该(    )

①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②与少数民族群众平等相处 

③要求少数民族按照我们的风俗习惯接待我们   ④向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学习

30.

我们都是家庭的一员,家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我们要主动做一些{#blank#}1{#/blank#},不会做的事情要{#blank#}2{#/blank#}。

31.

下列选项是我们应该具有的特长是(    )

A 我会掏鸟窝            B 我会弹钢琴           C 我不爱劳动                  

32.把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水平拉动木块,在木块加速运动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