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煟《救荒活民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材料三 (明清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2)材料二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其最大特征是什么?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下》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材料三 (明清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1)材料一反映的手工业属于哪种经营形态?其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古代诸多手工业产品中居于怎样的地位?为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其最大特征是什么?
3.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3)指出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所说的“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3)指出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2.单选题- (共19题)
4.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B.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
D.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
6.
明时,“山泽之利,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宣德十年(1435年)命全面停罢金、银、铜、铁官矿,令民自采炼。原因在于
A.民营采矿业技术水平高超 |
B.家庭手工业后来居上 |
C.官营手工业产品不合市场 |
D.官营手工业管理落后 |
7.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
B.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C.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
8.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 | 夏商周 | 秦汉 | 魏晋 | 宋元 |
称谓 | 臣、人、众、野人 | 夫、仆 | 田客、部曲 | 佃客、庄客、客户 |
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
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 |
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
9.
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
A.工商皆本 |
B.海禁和闭关锁国 |
C.重农抑商 |
D.断绝中西贸易 |
10.
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其强调的主旨是
A.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
B.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
C.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 |
D.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
11.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12.
明代中叶以下,城市男女“时世装”出现,追逐奇装异服,甚至以男女错位的“服妖”来展现自我。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理学的影响力削弱 | B.社会统治处于失衡状态 |
C.民众创新意识增强 | D.城市物质生活条件提升 |
13.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人富豪榜。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
14.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
15.
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
16.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 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
17.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
19.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葡萄牙首都)、塞维尔(西班牙南部城市)等城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
C.价格革命出现 |
D.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
20.
“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 |
B.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
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
D.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
21.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B.企业家们在海外扩张中起决定作用 |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
D.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
22.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
3.选择题- (共4题)
25.
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blank#}1{#/blank#}元素.
(2)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blank#}2{#/blank#}(填“得”或“失”)电子.
(3)由C元素和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lank#}3{#/blank#}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