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人类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39年,伟大的汉武帝派官员张骞去寻找、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的大月氏。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对于中国丝织品来说,情况尤其如此。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回运送。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也开阔了人类的眼界。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一 公元前139年,伟大的汉武帝派官员张骞去寻找、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的大月氏。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对于中国丝织品来说,情况尤其如此。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回运送。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世界市场的扩大,也开阔了人类的眼界。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
材料一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也是工业革命及其后果表现最典型的国家。
材料二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
(1)依据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中生产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的政治前提。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的原因。
材料二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
(1)依据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中生产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的政治前提。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0题)
3.
农业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下列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属于国民所有 |
B.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
C.唐代开始实行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
D.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4.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分类细致,产品精美,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靑铜制造业发达 | B.两宋时期,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C.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 D.唐代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
5.
宋初,行“恤商”之法,如宋太宗诏曰:“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这一政策直接造成了
A. 商品经济的活跃 B. 土地兼并的炽烈 C. 重农抑商的放松 D. 重利风气的盛行
A. 商品经济的活跃 B. 土地兼并的炽烈 C. 重农抑商的放松 D. 重利风气的盛行
6.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当时朝廷对此不但认可,还均给予支持。明清政府此举有利于
A.控制民间宗教信仰 | B.分化瓦解江南反清势力 |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 | D.促进江南社会经济发展 |
7.
有人说,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A.汉朝的丝绸贸易 | B.宋朝的海外贸易 |
C.明朝的朝贡贸易 | D.晚清的鸦片贸易 |
8.
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谕,传播农桑新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古代社会以农为本 |
B.政府注重精耕细作 |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D.各地民俗趋向一致 |
9.
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既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
A.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 B.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
C.地权流转开始合法化 | D.重农抑商政策的动摇 |
10.
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③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③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1.
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涉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直到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全球化初具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性是
A.竞争的有序性 | B.统治的残暴性 | C.极端的掠夺性 | D.无限的扩张性 |
12.
地理大发现之后,大量低价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而当时靠固定地租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大地主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主要反映了
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 B.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 |
C.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 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
13.
很多史学家把公元1500年前后作为全球一体化的开端,这可能是因为公元1500年前后
A.欧洲同其他地区开始经济文化交流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C.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 D.各文明区域间相对孤立分散的状态被打破 |
16.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B.改变了落后的封建制度 |
C.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 D.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
18.
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 B.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英国低 |
C.机器生产优于传统手工生产 | D.英国借鉴了中国的纺织技术 |
19.
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企业,发展较快
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③日军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企业,发展较快
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③日军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20.
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改革中出现的股份制形式,包括国家控股和部门、地区、企业间参股以及个人入股,是社会主义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方式,可以继续试行。一些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可以有偿转让给集体或个人。”材料表明当时我国
A.已经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B.放弃了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 |
C.决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中心 |
D.认识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
21.
(题文)英国一位学者在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改革时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学者的意图在于强调中国的改革
A.要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
C.要发挥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D.使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浪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