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盟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45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材料一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分别有哪些?
2.
古代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今天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惠及所经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之路、和平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

材料二 

——人教版教材插图

材料三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马世力《世界史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的特点,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相对于材料二,材料三中的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留美学者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沿岸……黄河的淤沙含量令人叹为观止……在帝制时代以前,各自修建的治水工程经常是彼此分开的封建国家之间发生纷争的原因,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出现,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在中国,降雨的季节性很强……导致中国频发水旱灾害……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数个世纪里……农民因饥饿和食品短缺而参加战争。大自然还给中国设置另一个难题,即北方边疆的安全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也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相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出现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原因?
材料二 况且提到这一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即中国历史家效尤。

——黄仁《中国大历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我们再问: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其答复则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中国是大陆型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不仅整个领域自给自足,而且各府县也要遍种桑稻。加以中央集权,长期实行科举取士,使中国这个国家与社会表现出它独特的性格,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也要根据这个高层机构之需要而调整。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2.单选题(共24题)

4.
《庄子·让王》记载:“回(颜渊,孔子的学生)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擅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这一记载反映了
A.社会分工,农商分离
B.耕织结合,琴瑟自娱
C.土地兼并,矛盾丛生
D.重农抑商,自给自足
5.
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已形成一整套细腻的技术,从选种、翻土、播种、除草、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到收获,都给予农作物以最好的生长环境,以获取最好的收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生产模式是
A.刀耕火种
B.种养结合
C.精耕细作
D.抛荒粗放
6.
中国古代手工业分为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两大类。下列图片中最有可能说明民营手工业发展,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是
A.司(后)母戊鼎
B.蜀郡铁锸
C.景德镇青花瓷
D.松江棉布
7.
2019年4月将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会议,“一带一路”源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严格地说,“丝绸之路”得益于下列哪一行业的发展
A.青铜铸造业
B.丝织业
C.棉纺织业
D.制瓷业
8.
汉代董仲舒、王莽等人对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变革极为不满;宋代王安石、朱熹等人主张“复古井田制,田尽归官”;近代孙中山曾多次给予井田制高度的评价。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保护周王土地
B.发展商品经济
C.维护封建统治
D.缓和社会矛盾
9.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得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结论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C.明清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
D.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式落后
10.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并规定,“日出为市,日落闭市。”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夜市繁荣。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南宋商业发展突破了唐代的限制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南宋临安是古代四大商业名镇之一
11.
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
A.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
B.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
C.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D.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12.
据史料记载:1900年前后,英国威尔逊公爵家族拥有巨大财富,开设几十家工厂。威尔逊可以把美洲的产品行销到亚洲和非洲等地,可以坐在家里享受美国人发明的成果。这说明
A.英国威尔逊家族富裕而奢侈
B.美国人发明成果最多
C.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3.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两国有许多共同之处,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两国共同拥有的是
A.占据向海外发展的地理优势
B.具有寻求新航路的精神动力
C.积累了长期航行的丰富经验
D.建立了技术发达的手工工场
14.
据统计,到1600年,全西欧的总价格水平比1500年高出200-300%,其中西班牙上涨幅度最高,平均达到4倍。法国、英国、德国、荷兰则平均上涨两倍到两倍半。这一现象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出现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B.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15.
近代大国崛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十六世纪后半期,西班牙盛极一时;17世纪是荷兰人的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而英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导致英国后来居上的主要因素是
①独占海上航运
②发动殖民战争
③确立君主立宪
④完成工业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下列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手段的是
①掠夺金银
②黑奴贸易
③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
④鸦片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
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等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有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D.地球板块漂移的影响
18.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
A.英国人追求动态消费刺激工业革命出现
B.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C.英国引领世界消费潮流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19.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英国
A.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20.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广泛地运用到各种工业部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这说明
A.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B.人类进入理性自由时代
C.人类进入自由王国时代
D.人类进入信息文明时代
21.
李鸿章上奏朝廷称:“各口通商以来,中国沿江沿海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故设法召集华股,特创此局以与洋商争衡,庶逐渐收回权利。”由此可知,李鸿章创办的“此局”是
A.开平矿务局
B.轮船招商局
C.天津电报局
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22.
1861年,天津洋布价格“仅土布价钱的一半”,但是它只是使“直隶和邻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买洋布”,而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己织的土布”,这说明了
A.洋布较土布物美价廉
B.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
C.列强的侵略还没有渗入内地
D.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较弱,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23.
下面两幅广告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24.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进行生产,它“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中国近代民族企业起步并发展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生产方式仍是中国传统模式
25.
1912—1922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迅速,平均年增长率为15%,民族资本家办厂热情高涨,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是由于
A.洋务运动办厂诱导
B.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C.辛亥革命扫清障碍
D.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26.
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27.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与新的阶级结构。主要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其中在19世纪末登上中国政治舞台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是
A.农民阶级
B.外国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