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538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8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人文若虚在国内做生意曾遭挫折,眼看就要到破产的境地了。后来朋友到海外经商时顺便邀请他同往,开船前他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篓太湖特产“洞庭红”橘子准备在路上享用。没料到了海外“吉零国”,这一篓橘子竟卖出了一千多两银子。他在返程的路上又偶然捡到了一只大龟壳,到达福建后被一个波斯商人用5万两银子买去。文若虚用赚来的钱在沿海地区购买田宅重置家业,娶妻生子,家道殷富不绝。

——摘编自明末小说《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等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应准确全面)

2.单选题(共19题)

2.
下列三种手工业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准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3.
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示意图,该技术的使用
A.推动灌溉技术的发展
B.反映播种技术的进步
C.促成小农经济的形成
D.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4.
《东京梦华录》载:“每日如宅舍宫院前……卖铜铁器、衣箱、磁(瓷)器之类……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十字街南去,姜行……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徐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马行(街)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傅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材料主要体现了北宋
A.长途贩运繁荣
B.彩瓷交易频繁
C.商帮经营兴盛
D.市场分布类化
5.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可推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
A.广东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
C.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D.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6.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
7.
“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则全以金银为货”。东晋南朝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并行,而且实物货币占主要地位。实物货币占主体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货币不一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D.政府控制金银流通
8.
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晁错意在
A.主张实现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B.指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危害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
D.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
9.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见(现)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这说明盐铁官营
A.导致了手工业技术的落后
B.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
C.破坏了商品经济竞争机制
D.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政策
10.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11.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诨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生(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
C.传统礼教受到较大冲击
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12.
1745年大臣杨锡绂说,他家乡的米价,在康熙时每石不过二三钱(银),雍正时涨到四五钱,现在每石要五六钱。清代米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破坏了农业生产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D.粮食大量出口到国外
13.
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知当时晚明时期社会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讲学会
无锡
东林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匡社
衡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张溥、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14.
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的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15.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16.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体现入世精神
B.主张中央集权
C.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D.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17.
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
A.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
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
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
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
18.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
A.楷书演绎了古代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B.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C.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D.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19.
《史记·天官书》专门记载天象、星占,在其全部309条占文中,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由此判断当时天文学的发展
A.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
B.缺乏系统的天象观测
C.科学性受政治因素影响
D.被用来决定战争的胜负
20.
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审美观的影响
B.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活字技术效率低下
D.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3.选择题(共2题)

21.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课文中“——”的作用是{#blank#}1{#/blank#}。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②在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就会{#blank#}2{#/blank#}。

A.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

B.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

C.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2.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课文中“——”的作用是{#blank#}1{#/blank#}。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②在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就会{#blank#}2{#/blank#}。

A.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

B.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

C.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