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右玉县一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30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7/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材料二:(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图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于什么事件之后?
(2)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3)材料三中图的广泛使用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
(4)试概括上述材料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2分)
(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
(3)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2分)这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2分)

2.单选题(共20题)

3.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制瓷行业中出现分工很细的技术分工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
4.
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指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巩固统治
D.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
中国古代下列瓷器品种,最早出现的是( )
A.白瓷B.青瓷
C.青花瓷D.五彩瓷
6.
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①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 ②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
③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加 ④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
在早期殖民扩张中,葡萄牙并未在东方开辟大片殖民地,而主要是以建立商业据点为主。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葡萄牙仅以掠夺东方的商品为扩张目的
B.葡萄牙国小力弱,其军事优势主要在海上
C.其扩张一直遭到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
D.葡萄牙的殖民地为荷兰、英国等国抢占
8.
新航路得以开辟的客观条件有 (   )
①航海技术的进步 ②造船技术的进步 ③罗盘的使用 ④西、葡两国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
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竞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比中国先进
B.明朝的国力已远远落后西方国家
C.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的
D.中国热爱和平西方热衷海外殖民
10.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了借口,而黄金提供了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动力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1.
“黑奴贸易”的航程顺序是
A.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B.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C.美洲-非洲-欧洲-亚洲
D.非洲-美洲-亚洲-欧洲
12.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下列关于世界市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
B.冲击瓦解着东方各国旧的经济,客观上促进东方各国近代化
C.使世界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D.使全球化达到了最高水平
13.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 小农经济受到打击   
②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候销
③ 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④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4.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小农经济彻底解体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5.
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直接目的是:(  )
A.辅助军事工业B.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C.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D.瓦解本国的自然经济
16.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C.民族资本家的自身努力
D.洋务企业的诱导
17.
中国的民族工业自起步起发展困难重重,先天即不足,后天又畸形,下列有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和新兴民族工业----化学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C.甲午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D.政府提倡国货,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18.
洋务运动中最成功最有远见的活动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创办近代新式海军
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9.
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
20.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1.
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22.
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

3.选择题(共1题)

23.

我们可以利用力的作用效果来感知力,如图甲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blank#}1{#/blank#};图乙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blank#}2{#/blank#};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blank#}3{#/blank#}决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