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2019届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529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1

1.综合题(共6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6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东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村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草命开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特别是电力作为动力进入生产领域、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19世纪末,世界铁路发展到如5万公里,到20世纪20年代翻了一番,达到127万公里,成为世界陆路运输的垄断性工具。铁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还进一步教会了人们遵守时间和纪律,守时守纪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准则。
(3)据材料三,归纳铁路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參战人员1.1亿,双方死伤0.9亿,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亿美元。
 
 
煤(百万吨)
铁(万吨)
钢(万吨)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英国
235
193.1
811
789
1343
1290
法国
50.2
49.3
738
344
795
441
德国
386.8
105.5
1775
208
2373
356
 
(2)据材料二指出,1946年工业品产量与以前相比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归纳上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初,他决心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他创建了一只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厂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兴办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也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2)从材料二归纳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改革在历史上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当时拥有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過制苏联。1947年3月,美国总统社鲁门推出杜鲁门主义,宣告美苏战时联盟正式破裂,反苏反共的“冷战”被公开确定为美国的国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把“冷战”确立为国策的原因。
材料二: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2)材料二中的公约规定内容是哪一组织的公约?该组织的成立对当时的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頻繁发生。

——十八大报告(节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何影响?
5.
近现代德国的兴衰影响欧洲乃至世界。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迫使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回忆录中写到:“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数量,将他的海军降到五等***科尔提出实行德统一的“十点计划”。
1990年
民主徳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整体加入联邦德国。柏林成为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

(4)材料四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式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是对苏俄什么政策的评价?
材料二:普京在评论苏联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
(2)结合所学分析苏联能够同德国展开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时说:“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了严重的收入减少;工业企业尽成枯技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3)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罗斯福针对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以上经济政策的调整有何相同点?

2.选择题(共18题)

7.
到16世纪末,英国的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可见,英国出现了
A.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B.人文主义的新思潮
C.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
D.血腥的“三角贸易”
8.
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光荣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日本的倒幕运动
9.
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
B.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C.二战后至今,美国经济一直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D.独立战争胜利后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
10.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贸易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是卷入世界市场的各国都围绕着一个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各国的材料,供应各国工业品。20世纪初则出现了多极化的新格局。1913年英国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占11%,德国占13%,法国占8%,俄国占4%。”这里“巨大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
C.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1.
下表是有关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表述,其中史实与结论不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巴黎公社革命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
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模式的失败
 
A.A
B.B
C.C
D.D
12.
19世纪中期,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亚洲人民掀起的解放运动是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
D.中国的辛亥革命
13.
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
B.城市化
C.多极化
D.全球化
14.
下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凡尔赛体系
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美洲和西亚国际的“新秩序”
B
莱克星顿枪声
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线
C.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
物可以自由流通,各成员国公民
有统一的欧洲护照。
欧洲实现了政治一体化目标
D.
纳米比亚独立
结束了欧洲对非洲殖民统治的历史
 
A.AB.B   C. C   D. D
15.
下列选项中历史解释有误的是
A.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曾感叹道:“我希望看到亚当的遗嘱,他在遗嘱中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
B.亚当•斯密曾指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样评价是因为这些事件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地瓜和玉米流入中国;而其它地区动植物,如小麦、牛等传入了美洲。表明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D.“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说明新航路开辟,为殖民掠夺开辟道路。
16.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使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17.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救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可见当时的社会思潮是(  )
A.人文主义B.自由平等C.阶级斗争D.社会主义
18.
恩格斯说:“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材料主要说明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
A.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B.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C.扩大了法国的疆域D.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19.
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相同目标”是
A.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B.实现民族独立
C.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废除君主专制
20.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
A.《权利法案》——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21.
“在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纱锭也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一个棉纱出口国。”这一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日本明治政府()
A.废藩置县的成果B.文明开化的影响
C.殖产兴业的成效D.对外扩张的结果
22.
“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材料中的“大屠杀”是指
A.亚历山大东征
B.美国独立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3.
当今,联合国在推动阿以和平进程、救济难民、反对恐怖主义活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联合国致力于解决地区争端、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和促进国际经济文化合作开始于
A.《九国公约》的签署
B.冷战结束后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联合国建立之初
24.
1941年,罗斯福曾说:“你可以把它(战争)比作一场英式足球赛,我们就好像是预备队,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导致美国“参加进去”的是
A.卢沟桥事变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军进攻苏联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6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