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529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宇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熟。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盂子认为民貴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我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

——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democracy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主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

——据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

2.单选题(共10题)

2.
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这反映出
A.地方分裂势力增强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政府市场观念变化
D.坊市制度日益完善
3.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4.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局限是
A.未推动社会发展进程
B.缺乏勇于改革的精神
C.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D.面临必然失败的命运
5.
光绪年间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该现象反映出
A.近代工业集中于上海
B.“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7.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8.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朱熹主张探究万物以掌握科学
B.二陆认为穷理只需反省内心即可
C.辩论双方对求理截然对立
D.辩论发生在江西庐山的鹅湖书院
9.
苏格拉底提出,个人通过独立的思考,事情才有可能变得清楚;是知识让我们摆脱了私见,成为真正能行独立判断的主体。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主张
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来自于知识
C.教育有利于美德的培养
D.美德就是对善的认知
10.
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但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社会上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北京一群京官建立顾炎武祠,定时会祭。其也被誉为“清朝汉学第一人”。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官修史书的高度评价
B.符合士大夫群体的文化品位
C.学术和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冠盖儒林
11.
“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
B.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C.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
D.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

3.选择题(共1题)

12.

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经济活动,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