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六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25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形态?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种经济形态有何突出特点?
(3)如何看待这种经济形态的利与弊?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我国经济总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简表

材料四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特点。
(3)我国全面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任重道远,试说明理由。

2.单选题(共11题)

3.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4.
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明清徽商关系密切。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商衰落原因是“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最能说明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B.封建社会政治腐败
C.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
D.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
5.
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富商,重在批判,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由六朝到唐朝(  )
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
C.城市商品经济愈益繁荣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6.
公元前538年,楚国令尹子木整顿田制和军赋,创立了“量入修赋”的制度,即根据收入的多少征集军赋。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井田制度趋于瓦解
B.宗法观念渐趋松弛
C.分封秩序陷入混乱
D.礼乐文化不复存在
7.
宋朝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A.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
B.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
D.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
8.
下表为1913~1936年中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对下表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上表反映出该时期民族工业还很弱小
B.上表反映出民族工业总体上增长缓慢
C.上表反映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增长
D.上表反映出民族制造业比较发达
9.
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与诱导
B.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C.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
10.
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销路益远”。奉天“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夥”。广西桂平自从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材料反映出近代交通
①扩大了商品市场
②冲击了自然经济
③便利了列强侵略
④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12.
(题文)下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1921年的一份苏俄文件写道:“海军和红军中的不满情绪几乎同农民一样激烈,难以控制的不满情绪主要由从家乡农村传来的消息而郁积起来,家乡农村常常给他们捎来关于农村经济危机的坏消息。”后来这些不满情绪初步得以化解的办法之一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3.选择题(共1题)

14.

下列关于未成年人行使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行使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公民自由行使权利不受任何限制

④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