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夫妻双双把家还》歌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有何特点?
(3)试分析自耕农经济的利与弊。
材料一

材料二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夫妻双双把家还》歌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有何特点?
(3)试分析自耕农经济的利与弊。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都繁会图》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西岸的盛况。画卷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
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明朝南京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2)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主要特点及其兴起原因。
材料一 《南都繁会图》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西岸的盛况。画卷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
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明朝南京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2)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主要特点及其兴起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期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是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形成的条件。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戏词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期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是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形成的条件。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版《世界史》一书中有关“工业革命”内容的目录摘编。
世界史
……
第三十三章 工业革命
什么是工业革命855
新的纺织机器857
詹姆斯·瓦特和蒸汽机864
煤和铁866
汽船和火车869
寂静的家875
荒芜的村庄878
工业巨头884
……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下面是某版《世界史》一书中有关“工业革命”内容的目录摘编。
世界史
……
第三十三章 工业革命
什么是工业革命855
新的纺织机器857
詹姆斯·瓦特和蒸汽机864
煤和铁866
汽船和火车869
寂静的家875
荒芜的村庄878
工业巨头884
……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单选题- (共22题)
5.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6.
陆游在《稽山行》中写道:“村村作蟹椴(簖),处处起鱼梁。陂放万头鸭,园履千畦姜。”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
B.农村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
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
10.
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者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 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B.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A. 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B.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1.
《吕氏春秋》有言:“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下列选项与题中所述“事末”相关的是
A.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B. “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C. “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D. “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相连,召募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
A.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B. “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C. “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D. “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相连,召募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
12.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材料主要体现了
A.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 |
B.明朝厉行“海禁”政策 |
C.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 |
D.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 |
13.
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 )
A.天子赐予的井田 |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
C.租种的诸侯土地 |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
14.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
15.
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
B.意大利、法国、荷兰 |
C.英国、意大利、荷兰 |
D.西班牙、英国、法国 |
16.
16世纪,美洲的一辛辣感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了
A.三角贸易 |
B.商业革命 |
C.价格革命 |
D.商业危机 |
17.
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它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
A.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B. 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
C. 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
D. 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
A.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B. 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
C. 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
D. 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
18.
“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A.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 |
B.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
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
D.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
19.
1651年英国制定并颁布了《航海条例》,1849年英国议会宣布废除《航海条例》。这一条例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A.以商立国的需要 |
B.工业革命的完成 |
C.垄断组织的建立 |
D.综合实力的衰落 |
20.
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当时的航海活动( )
A.使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 | B.揭开欧洲商品倾销的序幕 |
C.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 | D.引起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动 |
2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22.
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材料主要反映了
A.荷兰发达的航运业 |
B.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
C.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 |
D.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
23.
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一银”对流。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A.中国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 |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
C.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 | D.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 |
24.
鸦片战争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现象说明了
A.实现民族独立时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
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先天不足 |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
D.思想解放是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
25.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年产量曾达27万吨。但自1934年后年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仅16万吨,1948年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艰难、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①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
③日本的经济掠夺
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