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判断题(对的写正确,错的写错误)
(1)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 | 打破了区域文明之间的隔绝,迈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 | |
(2)“西班牙国王是新发现地统治者,任命哥伦布为发现地总督,新土地收入十分之一归哥伦布”《圣大菲协定》 |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财富,新航路开辟引发了西欧对亚非拉殖民掠夺的狂潮。 | |
(3)穷人的寒舍“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英国首相威廉·皮特 | 这句话能成立,是源于英国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民主共和制,进而“把权力关在了笼子里”。 | |
(4)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 | 标志美国诞生,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彻底扫清了道路。 | |
(5)1789年法国通过《人权宣言》 | 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 | |
(6)“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 ——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华盛顿纪念碑上的中国碑文 | “起事勇于胜、广”指华盛顿领导了独立战争。“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指华盛顿拒绝当皇帝,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作为世界上第一位总统,他连任了两届。 | |
2.综合题- (共4题)
2.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世纪的一个英国人,18世纪的一个美国人和法国人,在进入天堂后回忆自己生前的经历。
A:你们知道吗?我的国家那时候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享有特权,我被分到第三等级,后来还是我们第三等级的人经过斗争取得了自由。
B:你们国家比我们国家好多了,我们国家根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国王说他代表上帝来统治我们的,最后我们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C:我比你们幸运一些,我们国家没有国王,但你们中间一个国家的国王却在我们国家发号施令,还企图镇压我们的反抗,结果在我们总司令的领导下通过斗争,赶走了发号施令者,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起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
(1)A是哪国人?他们国家的人民在争取自由的革命中颁布了什么文献以维护自己等级的权益?
(2)B所在国家人民发动革命的标志是什么?该国在革命后建立起什么政治制度?
(3)C所说的总司令是谁?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是哪一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该国是如何进行三权分立的?
(4)A、B、C三人所在国家进行的斗争有何共同点?
材料 19世纪的一个英国人,18世纪的一个美国人和法国人,在进入天堂后回忆自己生前的经历。
A:你们知道吗?我的国家那时候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整个国家的人被分成三个等级,前两个等级享有特权,我被分到第三等级,后来还是我们第三等级的人经过斗争取得了自由。
B:你们国家比我们国家好多了,我们国家根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国王说他代表上帝来统治我们的,最后我们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C:我比你们幸运一些,我们国家没有国王,但你们中间一个国家的国王却在我们国家发号施令,还企图镇压我们的反抗,结果在我们总司令的领导下通过斗争,赶走了发号施令者,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起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
(1)A是哪国人?他们国家的人民在争取自由的革命中颁布了什么文献以维护自己等级的权益?
(2)B所在国家人民发动革命的标志是什么?该国在革命后建立起什么政治制度?
(3)C所说的总司令是谁?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是哪一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该国是如何进行三权分立的?
(4)A、B、C三人所在国家进行的斗争有何共同点?
3.
法律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和基本方式。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是哪国颁布的法律文献?此后该国开始确立起什么政治制度?
(2)图2颁布于哪一历史事件中?该文件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3)图3所示法律文献的核心思想有哪些?

(1)图1是哪国颁布的法律文献?此后该国开始确立起什么政治制度?
(2)图2颁布于哪一历史事件中?该文件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3)图3所示法律文献的核心思想有哪些?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在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
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材料三
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与真理。
﹣﹣《图说天下》
(1)材料一中“王在议会,法在习惯”,把国王的权利关进法律的笼子是该国颁布的什么文件?
(2)材料二中美利坚的民众为争取民族独立发表了什么文件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3)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发生在哪个国家?该国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三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材料一
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在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
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材料三
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与真理。
﹣﹣《图说天下》
(1)材料一中“王在议会,法在习惯”,把国王的权利关进法律的笼子是该国颁布的什么文件?
(2)材料二中美利坚的民众为争取民族独立发表了什么文件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3)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发生在哪个国家?该国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三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是什么?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出现了改良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在交通运输方面,创制了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汽车、飞机等;在通讯方面,发明了电报、电话等;在经济结构方面,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在世界贸易方面,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贸易额增长了约三倍。
——改编自《历史》
材料二 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以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摘自刘少豪《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上述两则材料为我国进行社会经济建设带来哪些重要启迪?
材料一 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出现了改良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在交通运输方面,创制了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汽车、飞机等;在通讯方面,发明了电报、电话等;在经济结构方面,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在世界贸易方面,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贸易额增长了约三倍。
——改编自《历史》
材料二 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以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摘自刘少豪《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上述两则材料为我国进行社会经济建设带来哪些重要启迪?
3.选择题- (共26题)
7.
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 B.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
C.当时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 D.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
8.
2015 年 2 月的《梦想星搭档》中,莤拉与“五洲唱响乐团”为大家带来一首《也许明天》,深深震撼了观众。你认为造成“五洲唱响乐团” 成员人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不同的饮食习惯 | B.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长期影响 |
C.上帝有意为之 | D.不同的劳动方式 |
9.
七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 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下列各项与日本社会当时的改革有关的有( )
①大和统一日本本土
②实行中央集权
③改革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土地属于国家
⑤落后的奴隶制严重阻碍日本社会的发展
①大和统一日本本土
②实行中央集权
③改革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④土地属于国家
⑤落后的奴隶制严重阻碍日本社会的发展
A.②④⑤ | B.①②③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④ |
10.
“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A. 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A. 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12.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现在人们对希腊这一黑暗时代(指古代希腊遭受蛮族入侵)的了解要比印度遭受蛮族入侵时期的了解详尽得多,这主要应归功于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宝贵遗产。”他在这里说的宝贵遗产主要是指()
A.《荷马史诗》 | B.《天方夜谭》 |
C.《马可·波罗行纪》 | D.《神曲》 |
13.20世纪60年代起,屠呦呦团队从《肘后备急方》(东晋葛洪著)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这一事例说明了中华文化( )
①源远流长 ②唯我独尊 ③博大精深 ④一脉相承
14.
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
A.自由、平等思想确立 | B.完成了工业革命 |
C.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 D.出现了殖民帝国 |
15.
在英国、美国、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出现过一些法律性质的文献,其中标志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在本国正式确立的是( )
① 英国《权利法案》 ②美国《独立宣言》 ③美国1787年宪法 ④法国《人权宣言》
① 英国《权利法案》 ②美国《独立宣言》 ③美国1787年宪法 ④法国《人权宣言》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16.
某史书记载:“由会议通过的《市政法案》,尽管威廉三世'厌恶至极',最后仍然予以批准,因为不然的话,议会将拒绝通过拨款案。”该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献内容相符合( )
A.《权利法案》 | B.《独立宣言》 |
C.《人权宣言》 | D.《解放黑奴宣言》 |
17.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这段话叙述的是下列哪一史实的原因和条件?( )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开辟 | C.拿破仑对外战争 | D.第一次工业革命 |
18.
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地瓜和玉米流入中国;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绵羊、猪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 B.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 |
C.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 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 |
19.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但丁的文学作品 |
B.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
C.牛顿的运动三定律 |
D.梵高的绘画 |
20.
“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由人,也不会风度翩翩。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人利己,凭自己熟练的技艺增加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你认为这一观点最早形成于( )
A.文艺复兴时期 | B.古希腊时期 |
C.启蒙运动时期 | D.工业革命时期 |
21.
某同学在做单元复习知识整理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如表)。根据卡片可知,该同学复习的单元事件主题是
事件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
性质 | 资产阶级革命 |
作用 |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
B.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
C.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
23.
1775年43岁的华盛顿为形势所迫离开他心爱的维农山庄,投入了那场让他名垂青史的战争。“形势所迫”从根本上是指
A.来克星顿枪声 |
B.波士顿倾茶事件 |
C.萨拉托加大捷 |
D.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
25.
《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这段材料说明拿破仑战争
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③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④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
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③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④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26.
1492年哥伦布从欧洲到美洲历时37天,1838年人们乘船从欧洲到美洲仅需19天。这一巨大变化得益于
A.工业革命;瓦特;富尔顿 |
B.第二次工业革命;格拉姆;卡尔·本茨 |
C.工业革命;瓦特;斯蒂芬森 |
D.第二次工业革命;格拉姆;莱特兄弟 |
28.
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 )

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②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④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 ⑤出现了机器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②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④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 ⑤出现了机器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④⑤ |
29.
英国乘客沃尔什,记载了他在“北极星”号贩奴船上所见到的黑人奴隶:“所有人都被囚禁在嘎嘎作响的舱盖下面,被夹在两层甲板之中。空间是如此狭小,以至于他们都只能互相坐在对方的大腿之间,挨得如此之近,以至于完全不可能躺下来或换一个姿势,日日夜夜都一样……”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史实?
A.美国内战 |
B.黑奴贸易 |
C.三角贸易 |
D.美国独立战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