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重点班)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22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材料一隋唐两朝是史家津津乐道的中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雄伟的长安城内外三重城墙,周回八十余里,相当于今天西安城的九倍还多。宫殿、官署都被围在宫城和皇城的高墙之中,坊区排列纵横有序,被南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十一条大街分割成棋盘状,市区则被固定在东西两区,有墙隔断,与坊区分开。按规定,坊区是居住区,市区为商业区,一切商业活动都规定在市区进行。
——摘自《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材料二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
——摘编自《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布局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
封建王朝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到农耕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材料二

材料三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我国古代交通工具主要采用了哪些动力?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图三所示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图四所示的交通工具出现在哪一时期?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还有哪些?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三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2.选择题(共2题)

4.
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D.20世纪70年代末
5.某地区的电力资源丰富,并且得到了较好的开发。该地区一家供电公司为了鼓励居民用电,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来计算电费.   月用电量x(度)与相应电费y(元)之间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


3.单选题(共17题)

6.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7.
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B.富商的女儿难嫁
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8.
(题文)杜甫有“锦官城外柏森森”诗句,锦官,三国蜀汉王朝时已设有此官并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故成都又别称“锦官城”。下列关于古代锦官和蜀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蜀锦主要用于宫廷和皇室用品
B.蜀锦主要是面向市场生产
C.锦官主要是监督蜀锦的生产
D.蜀锦代表了当时四川手工业生产最高水平
9.
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张三不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请您根据历史知识为张三判断最有可能的货币是
A.纸钞
B.金币
C.银两
D.布帛
10.
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11.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12.
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13.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大约四倍,其他欧洲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它们传统的经济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下列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西班牙封建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B.英、法、葡等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C.意大利的商业优势地位因此得以充分突显
D.西班牙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
14.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A.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普及
B.垄断组织形成并迅速发展
C.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福利制度国家在欧美大量出现
16.
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11%,1920~1936年上升至8.02%。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B.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推动
C.国际国内环境相对稳定D.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17.
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
D.他从一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的夹缝中生存
18.
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现“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人们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资本侵入B.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C.官僚资本的重压D.资本家不支持政府
19.
《南京条约》签定以后,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农产品出口量大量增加,这说明(   )
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
B.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崩溃
20.
美国现代史学家芮玛丽在其著作《同治中兴》中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这就是同治中兴。”“同治中兴”
A.主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B.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修补能力
C.领导人物包括了奕和李鸿章D.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21.
据《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统计,1911年全国30人以上工厂数只有171家,1927年是1374家,1933年达到了2435家。工厂数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的推动B.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的高涨D.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22.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选择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