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21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本”、“末”分别指的是什么?有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某一经济政策的渊源。试指出这一经济政策并说明其对当时秦国发展所起的作用。
(2)推测材料二所说的是哪一社会阶层的处境?古代社会“尊农夫”为什么会出现“农夫已贫贱矣”这一情形?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什么工业革命独独在英国发生?我们喜欢找到一个转折点,但工业革命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可能牵扯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光聚焦在工业革命这一时点就会产生很大的误解。将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作为一个动力革命,可以倒溯到之前17世纪英国所发生的许多重大转变,就是所谓的金融和财政革命。在财政、金融革命的背后是政治制度的革命。工业革命之前还有科学革命,像英国的牛顿、法国的笛卡尔都对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一般认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并不重要,主要都是手工业匠人的一些技术改良,靠的是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他们并没有受过很高的教育。

——摘编自马德斌《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材料二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电力技术为主导技术,与内燃机技术、冶金技术、化工技术共同组成了一个技术体系。第二次技术革命后,人类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从纺织时代跨进了钢铁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改造、扩大和创建重工业,最终确立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英国则由于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而对新技术态度消极,最终被美德相继赶上并超过。

——摘编自陈雄《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技术革命的因素。

2.单选题(共20题)

3.
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这说明当时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家庭手工业的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4.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不禁夜市;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1068-1077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这些措施
A.加强了开封的城市治安管理
B.推动了交子等纸币的广泛使用
C.使市场汇集了各国精美商品
D.有利于打破对商业活动的限制
5.
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里,东至王江径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这表明当时
A.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兴起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C.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D.已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
6.
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 小农经济
B. 自给自足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
7.
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
A.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B.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
C.通宵买卖的城市夜市D.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
8.
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旨在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C.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
D.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
9.
威尼斯曾是欧洲最富裕和最有活力的城市,但到了16世纪中后期,英国和北尼德兰(荷兰)等地却成了欧洲最有活力的地方。这一变化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B.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C.加快了西欧社会的分化转型
D.反映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10.
《全球通史》说:“(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11.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这一现象导致了
A.西欧封建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B.大量黄金白银涌入西欧
C.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西方商业经营方式改变
12.
16世纪,美洲的一辛辣感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了
A.三角贸易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商业危机
13.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都变成了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这表明
A.蒸汽机是英国人瓦特的发明
B.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
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4.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人类由此各民族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文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宗教改革
C.工业革命
D.殖民扩张
15.
(题文)技术革新往往会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引起巨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是
A.人们可以坐火车出行
B.利用电话互致问候
C.手机微信与亲友聊天
D.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16.
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是
A.商业讹诈
B.组建商业公司
C.炮舰政策
D.以武力为后盾
17.
16~18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其殖地扩张与掠夺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野蛮屠杀B.推行不平等贸易
C.贩运黑人奴隶D.开展圈地运动
18.
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19.
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
A.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
B.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
C.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20.
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由于
A.炼钢技术的改进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1.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22.
工业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其准确含义是
A.进一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
C.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

3.选择题(共2题)

23.

家庭防火应该注意什么?

24.

家庭防火应该注意什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