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19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3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材料二 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缩影。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一左右。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対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没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中国民族工业在1912—1921年迅速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有何阻碍民族エ业发展的因素。
2.
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材料二 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80年代,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

——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经济自由”的含义,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置的作用。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2.单选题(共22题)

3.
下表为“唐前后期长江下游地区水利工程数量比较表”。它反映了唐朝
时间地区
淮南区
浙西区
浙东区
宣歙区
总计
唐前期
8
12
9
0
29
唐后期
17
33
26
7
83
 
A.我国经济中心已转移到南方
B.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农业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
D.江南地区开始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4.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海外扩张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5.
《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6.
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机器大工业
D.家庭手工业
7.
汉武帝统治时期,政府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以后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反映出
A.南宋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业的繁荣推动农业商品化
C.官营商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
D.统治者重视对商业的管控
8.
据记载,宋东京(开封)已是“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以万数”,这一记载可以说明
A.北宋人口规模较大
B.东京盛行崇尚奢靡的社会风气
C.政府对娱乐业重视
D.坊市合一与城市商业相互促进
9.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10.
晋商曾自豪地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有村落了。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据此,请判断晋商徽商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应该是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1.
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示意图,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12.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厂,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全面推广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
13.
下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①至④阶段发生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西班牙支持的麦哲伦环球航行
B.第②段:英国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第③段:英国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D.第④段: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侵略战争
14.
1903年一位英国企业家说:“从前,一个制造商自己有一家企业……现在,我们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阶段,需要把若干股份公司集合成为我们所称的一种联合……”材料中所说的“联合”
A.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B.适应了工业化发展需要
C.说明自由主义正在形成
D.国家干预经济时代来临
15.
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16.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机驱动轮船,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1811年,英国人造出了自己的汽船。于是,一次次预定日期和远洋航线的航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促进各地区之间的贸易。这主要反映了
A.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C.英国将成为海上强国、殖民霸主
D.交通运输业因专利技术发展而发展
1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扩张性决定了它的发展要以世界为舞台。“ ”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这里的“ ”应填入
A.技术传播
B.市场拓展
C.殖民扩张
D.制度渗透
18.
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A.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受到外国资本控制
C.资金少,技术力量极薄弱
D.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19.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对应的时期正确顺序应该是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一战”期间
③甲午战争后
④国民党统治后期
A.④③②①
B.③②④①
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
20.
据载,1845年“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该夷贩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一现象在当时导致中国农村出现的变化是
A.家庭手工业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农业生产被列强控制
D.机器生产不断推广
21.
下列选项中,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图片反映的信息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C.当时中国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
D.近代经济形态逐步在中国出现
22.
据统计,在从1961年1月开始的两年半中,全国职工精减与录用相抵共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其主要目的是
A.改善城乡关系争取财政经济的好转
B.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农业生产
C.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
D.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促进农业发展
23.
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1979年
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4年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1992年“南方谈话”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
B.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C.在80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在90年代初我国己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24.
路遥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舍右邻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D.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