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18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3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数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类。
——贾谊《论积贮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3分)
(4)结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2.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又呈现不同状态,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对世界也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的主要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进行着。。。。
——《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国家内部的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称为一个大国,即使称为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方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材料三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四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全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五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进行着”指的是什么?概括它对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的?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单选题(共30题)

3.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D.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
4.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5.
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6.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7.
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
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8.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水平极其高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一次瓷器的展览会上,你发现了一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它属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9.
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
A.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C.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生产规模相当大
10.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 汉代长安
B. 唐代洛阳
C. 北宋东京
D. 元朝大都
11.
央视播出的《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
④专卖制度被废除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
诗人宗泐在《清源洞图》中对泉州有这样的描述:“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路所历各处广泛流传。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①是我国元代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 ②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过泉州 ③当时泉州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政府为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十三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3.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14.
明清之时的帝王每年春天都要在北京先农坛亲自下地进行象征性的耕作,这一活动反映了
①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②抑商传统仍然盛行
③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④统治者对农业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16.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17.
在美国,哥伦布被授予全美洲“移民之父”的尊称,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大专院校、历史景点等达七十多处。哥伦布对美洲的主要贡献是
A.美洲的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
B.使印第安文化在欧洲文化影响下得到发展
C.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联系在一起
D.把资本主义制度带到美洲促进美洲的开发
18.
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到北京奥运会这段时间,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贫富差距拉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政治纷争加
19.
下列关于17世纪荷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航运发达,有“海上马车夫”之称B.成为世界范围的商业殖民帝国
C.建立了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作交流D.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参与竞争
20.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该条例遭到了谁的激烈反对并引发了战争
A.西班牙B.荷兰C.法国D.美国
21.
1602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付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该公司的历史反映了
A.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B.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22.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
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到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
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
B.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23.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某中学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

①埃克斯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去拜访亲友   ②爱丽丝与鲍勃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李克尔梅在飞机上俯瞰美景 ④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4.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25.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   )
A.14世纪B.15世纪C.16世纪D.17世纪
26.
右图中a点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
A.电力B.石油
C.煤D.核能
27.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 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 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28.
2010年5月1日,全球的目光将聚焦上海,通过世博会分享世界文明的新成果。就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行的原因,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四种意见,比较契合实际的是
A.当时的英国是 “日不落帝国”B.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
C.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较安定D.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先进的政治文明
29.
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有限度地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工业
B.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C.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30.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0年
8919
23040
1854年
14122
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32.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3.选择题(共3题)

33.到1971年,英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

此时美国巳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

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

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这表明(  )

34.到1971年,英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

此时美国巳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

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

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这表明(  )

35.

下列关于未成年人行使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行使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公民自由行使权利不受任何限制

④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